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各州县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般每年夏秋未熟前(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贷或借粮给农户,收息两分(20%),一年后随两税将借贷本息归还官府。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农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

——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动因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利弊。
2024-04-19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2次组卷 | 2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和1957年我国部分产业数据变化情况表

年份

GDP

1952年总(产)量

679.1亿元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1957年总(产)量

1071.4亿元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约增长

58%

19%

26%

296%

100%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并指出1980年代以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变化的政策性因素。
2024-03-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王朝后不久,便申明“静乱息民”“怀柔远人”的治边思想,其继任者李世民更是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此思想指导下。唐王朝形成了以羁磨怀柔为主的治边政策。唐王朝在各边疆民族部落设直羁縻府、州,许其自治(须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并在其上设于都护府直接管理,唐王朝在边疆不仅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还大力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唐王朝对边疆民族还采取和亲政策,并通过册封来确定唐王朝和边疆民族“君臣之位”。此外,唐王朝不仅妥善安排入唐求学的边疆民族子弟,向边疆民族颁赐书籍、对于因战乱或灾害而内迁的边疆人民也多妥善安置。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地域

成就

内容

东南

统一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抗击沙俄

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北

稳定新疆

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清朝在蒙古外地区设盟、旗进行统治。

西南

管辖西藏

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改土归流

土官改为流官,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平定三藩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吴三守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守福建),巩固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治边思想形成的有利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与唐朝治边特点的相似之处的共性,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2-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癸卯学制”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张春海陈叶军《百年回望: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大概念的含义。
(3)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都没有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任务。这是为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5年,陈独秀相继创办青年励志学社,秘密传播革命读物;组织发起安徽爱国会,揭露沙俄侵略企图;创办《安徽俗话报》,并利用学堂教师身份成立反清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1913年,他参加了二次革命。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宣扬“科学”与“民主”。受其影响,恽代英在武汉成立互助社,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创办新民学会,邓中夏、许德珩等组织国民社,傅斯年等发起新潮社。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继李大钊之后投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增加“劳动节纪念号”,刊登激发劳动群众革命意识觉醒的文章,还亲自到工厂发表演说,《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著名演讲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成立上海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创办“外国语学社”,分批派送学员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学员中包含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

——摘编自纪亚光、蔡明菲《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缔造者—陈独秀》

(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的变化,并说明陈独秀这些做法背后的共同追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陈独秀创建组织和创办刊物倾向变化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制,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只限无官位的平民参与;制科无定期,有官职者也可参与。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明经科主要考查帖经,覆盖经书若干字,令其填空,重在记诵。进士科主要考时务、帖经、杂文,难度大,录取不易。唐代应试者主要是中央官学的学生和地方投牒自考者。正式考试每年十月在礼部举行,科举及第后只是取得了入仕资格,真正获得官职还需要参加礼部的专门铨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察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代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的不同之处。
2024-0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024-01-3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而历史上孔子的评价几经变化。

材料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对孔子的评价。

材料二   魏晋南南北朝到隋唐,佛教盛炽,儒学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统治者神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经历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围绕如何评价孔子及其儒学的争论,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反映了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

早期改良派目睹当时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心时政,热心西学,提出了“器变道不变”的“中体西用”思维模式。甲午战争后,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局,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并发动革命与改良之辩,深化了近代评孔运动。辛亥革命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激进分子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未能建立,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触动旧思想、旧道德。

(3)近代对孔子评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以孔子名义写就的变法著作是?结合材料,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基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2024-01-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