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经济,社会出现新气象的原因。
2024-01-2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国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2023-09-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各种传染疾病肆虐,卫生防疫条件落后。面对恶劣的卫生状况和经济形势,1949年,中央宣布成立卫生部;次年,卫生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会上专门论述了“团结和改造中西医”的问题,一直以来轻视排斥中医的现象仍未得到解决。1954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的社论》,为中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卫生部设立中医司。随后,各省(自治区)、地(市)级卫生部门先后设立了中医处、中医科,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中西医结合诊疗等职责;到1958年,中央发布了《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诊所管理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令法规;1960年间,中医医院数量增加到330所,中医学徒达8万多人;中央在各地组织大批中医工作者整理、总结、研究古典医籍和老中医的经验;并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中药材。

—摘编自中央文献编辑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医事业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扶持中医事业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新中国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11月,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华沙举行,8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法国的约里奥·居里教授担任理事会主席,毕加索的《和平鸽》被确定为该组织的象征。世界和平理事会建议在每个国家建立国家和平委员会。世界和平理事会是世界和平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一个反帝国主义,倡导普遍裁军、民主、独立、和平共处的国际群众运动组织。世界和平理事会数十年来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积极进行关于抵抗帝国主义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形式攻击的理论探索。同时,世界和平理事会开展了各种反帝实践活动,如组织国际会议,探讨解决世界困境的方案,为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发起示威游行活动,举行各种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等。

——摘编自余维海《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历史演进、理论主张与实践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和平理事会成立的影响。
2022-04-11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世族广占良田,大量经营庄园。西晋时品官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为了耕种所占田地,法令允许他们荫庇劳动人手,作为佃客和衣食客,从而使世族庄园占有了大量具有较强人身依附关系的部曲或奴婢等劳动人口。在朝代更迭的战乱中,众多世族庄园走向破败。北方先后推行的均田制”“大索貌阅等都进一步瓦解了士族庄园。中唐以后,财富力量的崛起进一步冲击和动摇了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社会传统。庄园的主要劳动者,已由前代的部曲和农奴变为以租佃农民为主,宋代的庄园劳动者则被称为客户、佃客、租户、地客、火客。庄园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两者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

——摘编自林文勋、崔永盛《庄园生产关系与唐宋社会变革》

材料二 在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周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为现代工业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据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以来封建庄园发生的变化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欧洲庄园与中国世族庄园瓦解影响的异同点。
2022-04-01更新 | 1061次组卷 | 9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办法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   徐一冰(1881-1922)痛感于传统教育重文轻武的积弊,为民族体质屏弱而忧心,受到革命志士的感召,遂于1905年留学日本大森体育专门学校,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体育原理与技术。两年后学成回国,与人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先后担任副校长和校长。该校培养的1000余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初、高级师范学校以及其他各类学校担任体操、游技科教师。徐一冰分别于1908年和1914年创办了《体育界》和《体育杂志》等专业体育刊物,研究和介绍近代西方的体育项目,抨击当时的文弱之风。针对当时流行的军国民教育在实际的执行中所犯有以军事当体育的错误倾向,他主张体育教育应当注重人的自由发展,提倡“正当体育”,即“普及教育之根本也,在能养成人人具有健全的体格、活泼之精神,得永久享受康强之幸福”。作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他通过执着的追求与全身心的投入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姚应祥《徐一冰先生对我国近代体育发展贡献之评述》


(1)根据材料,概括徐一冰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一冰成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先驱”的历史背景。
2022-03-2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清朝时期国内铜钱与白银兑换比率的数据,这一现象表明
时期铜钱(文)白银
18世纪末7801
19世纪30年代17001
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氏乡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隋店以来乡村社会教化缺失的缺陷,用合约文字的方式概括了此前中国乡村社会中那些世代相续、口耳相传,但没有见之于文字和契约的成训习俗。“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话”四条目用通俗的语言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不仅使乡村社会的治理有了可以共同遵循的礼俗和道德标准,而且为后世乡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历史性文本基础。

——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实践,探索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也就是说,在村民自治深入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治理目标的变化、乡村社情的变化、农民需求的变化,村民自治已经逐渐开始进入治理有效的轨道,村民自治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周丽娜、陈宏达《村民自治制度的变迁及当代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村民自治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
2021-1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