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常常会出现依据一定思想理论及目标对社会体系进行变革的社会运动。

材料一:

材料二:(董仲舒向汉武帝说)“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材料四:他(伏尔泰)对孔子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他宣扬自由平等,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

——《中外政治思想史》


(1)材料一中的画像是哪一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的开创者?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所提出的建议。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
(3)材料三中“上卷”诸书的传播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中卷”诸书较之“上卷”有哪些新的特点?
(4)伏尔泰是哪一场运动的领袖人物?请写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直接体现伏尔泰上述思想的文献。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思想引领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2 . 陈忠实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是千百年来关中农民的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家的主要生产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有何特点?
(2)白家媳妇们平日在家纺纱织布,这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哪种经营形态?其产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白家秉持着“耕读传家”的家训。这种家训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4)白嘉轩问刚从城里回来的冷先生:“反正了(指辛亥革命)还有没有皇帝?”请你指出皇帝的最终结局和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
2019-02-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 . 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中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第二条第三款: 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体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体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是什么?并分析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具体做法?
(3)材料四体现了该约法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五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
2016-08-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
——王菁菁《柏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
2016-11-2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厦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6 . 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末革命的时候,人人都以为从此安宁了,不料袁世凯秉政结果,反而不好。……现在的段祺瑞、徐世昌执政,国事更加不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因为对于各方面的失望,大有坐以待毙的现象。自从德国大败、俄国革命以后,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变。于是,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何以社会上对于五四运动无论是赞美、反对或不满足,都有种新的和前者爱国运动不同的感想呢?他们所以感想不同的缘故,是五四运动的精神,的确比前者爱国运动有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地方,就是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

——陈独秀:《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1920年4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在空间上的特点。
(2)“清末革命”、“德国大败”、“俄国革命”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你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某种突破”?
2019-05-0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松江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等级考质量监控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7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普世的价值追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1)根据材料一所述,英国、美国革命分别创立了什么政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各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
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算:指人头税),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16-12-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