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学界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可谓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6世纪所创作的马尼拉大帆船版画: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图2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的史料价值,并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美国国会又颁布《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途径是什么。
2023-08-19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习讲义)
3 . [情境思考] 朱元璋废丞相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
2022-10-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有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在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2020-03-03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制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
6 . 盛世危言

材料一:《盛世危言》(编成于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书影及序

材料二:郑观应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仅在于“用”,而且“体”也必须改革。他批评洋务派:“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盛世危言》自序)

——陈志良《盛世危言·编序》,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1)就研究郑观应的思想而言,上述材料哪些为第一手史料?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哪些是史料,哪些是史论?
(3)材料二中的“用”和“体”分别指什么?
(4)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郑观应对洋务派的批评?试简要说明理由。
2019-0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历史试题

7 .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材料四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五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材料四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3)材料五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通过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哪个不平等条约,得到了哪些特权?
8 . 史料意识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材料四   阜阳三中李礼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他爷爷朋友讲给他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若想证实李礼老师父亲朋友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2)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这说明了什么?
2018-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竞培中心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

6位
西汉47位
182位
两宋121位
4位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唐宰相急剧增加、明代急剧减少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其变化体现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二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2)写出材料二文献的名称及其制定机构。材料二反映了何种政治制度?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18-12-0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地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三则史料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
第一手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手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走西方文明的路”,“新文化的主张者们”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你认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2018-03-1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