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60年代初,条约制度的潜在力量日趋明显∶外国人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汇兑;外国的土地出租者在贸易中心(如正在成长为中国主要城市的天津、汉口及广州、上海等地)占有不动产;……条约税则严格限制中国课加外国贸易的税额,……这些因素把中国贸易更加彻底地纳入世界市场,并受到世界市场变化波动的影响。在中国的外国人有人身与财产的治外法权的保护,所以在1860年以后,他们作为清帝国的多种族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而能够维持并扩大其作用。其结果与其说是用殖民地方式对中国进行剥削(它着重对原材料和利润的榨取以及为西方官员提供职位),毋宁说是有特权的外国人参与了使中国人生活西方化的尝试。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指出中“条约制度”的含义。
(2)据材料,概述作者对条约制度所持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评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拓跋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北魏建国后开始发展农业,到孝文帝时期,确立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模式。随着经济转型,法律制度也发生相应变化。北魏太武帝修改律令,规定:“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害其亲者,轘之。”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下诏:“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而律不逊父母,罪止髡刑,于理未衷,可更详改。”北魏前期游牧经济下,官吏依靠班赐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物资,班赐的最大来源是掠夺战争。为了约束官吏,整治秩序,北魏设置赃罪,但贪污仍屡禁不止。孝文帝时期,实行班禄制,为官吏发放俸禄。盗罪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晋时“盗”有了法律意义上的概括。拓跋氏隆兴之时,规定:“盗官物,一备五,私则备十。”太武帝以降,对于盗取官财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盗劫官私财物者流放至边地,甚至处以死刑。太和十六年(492),孝文帝亲自勘定流刑:“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条,流徒限制,帝亲临决之。”流刑自此入律成为正刑。这一系列措施,适应了经济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为北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姚周霞《转型前后北魏经济变迁对立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法制改革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2022-11-02更新 | 476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武职官员;在县以下的地方,其基层组织单位是“两”,每25家为一“两”,由“两司马”管理。两司马之上设有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监军、总制等官职,总制管一郡,相当于清朝统治时期的府。一个县约分五军,一军13156家,每家出一人为伍卒,组成一军,寓兵于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由于土地归公,所以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除自留口粮外,一律都要上缴,由两司马支配,甚至农民的生活也要受两司马的监督和支配。在所控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散家庭。如进入武昌后,就把居民按性别年龄分馆居住,开始以10人为一馆,后来以25人为一馆,由专人管理。定都天京后,完全废除私有制,也是把居民按性别分别编入男馆女馆、男营女营,夫妻不得同居,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没收归“圣库”,生活必需品由圣库按定额供给。60岁以上老人和16岁以下儿童入“牌尾馆”,男性青壮年则住“牌面馆”,其任务除参加战斗外,还要从事体力劳动,有手工业技能者进入诸营与百工衙、天茶衙、豆腐衙、酱人衙……在监管下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直接入圣库,生产者除按定额分配的吃、穿外也别无报酬。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一切私营商业资本全都被没收,个体小商贩也不例外,“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经商所获利润全部上缴圣库,商业实际被完全废除。女馆则不分年龄,在监管下参加各种诸如抬砖运瓦、收割拾柴一类的劳动,善女红者则编入锦绣营。丈夫到女馆探妻只能在离门数步之外问答,而且声音必须洪亮,让大家都听见,以防说“私房话”。

——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二   《资政新篇》(注:即《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一个亮点,农民起义能提出这样一些具有西化色彩的纲领很不简单,因此洪仁玕也被看成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当时《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并行的,颁布《资政新篇》的同时也再一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但这两个东西根本是格格不入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实是一个农业式的军事共产模式,跟《资政新篇》完全是两股道上的车,这两个东西怎么能一块出来呢?这实际上证明了当时的领导者其实根本就不明白怎么实行《资政新篇》这套方案。实际上最后也没能实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管理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利弊。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本质区别,分析《资政新篇》没能实行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善兰自幼聪明好学,勤于思考,14岁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后与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和《代微积拾级》,与艾约瑟合译了《圆锥曲线论》3卷,标志着近代数学已经在我国出现。与艾约瑟一起译出的《重学》20卷,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专著。此外又与英国人韦廉臣合译了林耐的《植物学》8卷。他在译著中创立起许多新的概念、新的名词、新的符号,都沿用至今。李善兰将近代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我国传统课题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主要有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其中最为出名的“李善兰恒等式”,引起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兴趣。1868年,李善兰走马上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馆”总教习,他所教的学生,不少成为名家学者。

—摘编自于应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李善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善兰对中国近代科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善兰的精神品质。
2022-10-30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两个少数民族名称和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机构。用一句话概括唐朝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意义。
2022-10-12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练)
7 . 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二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天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只有24千米每小时。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选择性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运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在水路交通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变化对社会变迁、社会生活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67月,沙皇任命斯托雷平为大臣会议主席(首相)。斯托雷平上台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地方行政改革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设立地区总长,由地区总长接替首席贵族和土地调解官的部分职能,省督的职能也得到了扩大。新的社区管理单位是自治局,自治局由各阶层代表组成。同时,要扩大地方自治局选举人的数量,并扩大犹太人的权利。同时,1906年颁布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091913年,沙俄粮食年均总产量为50亿普特;1913年的俄国粮食人均产量纪录直至赫鲁晓夫时代才被打破,当时的俄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摘编自李丹,陈丽平《简评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的改革。
2022-10-06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出现大变动和大分化,各种政治力量推出自己的思想家作为代言人;同时,七国争雄,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人才流动的局面,促进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摘编自白毅《中国古代教育史概要》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使秦军连破魏军,威震中原;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县制,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何兹全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领域形成的局面,并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并概括秦国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
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根据材料,指出大事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件大事,并加以说明。
(2)若从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角度,在上表时段中再补充两件重要大事,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