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赵伯雄先生所言,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是至高无上的,至少在名义上,普天之下谁都得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因此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天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又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子中央。皇族赢姓子孙无尺寸之封,完全废罢封国式的地方分权。严格实行郡级官府的守、尉、监御史分工负责制,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分工负责制使郡守等不得专制郡事,中央对郡级政权的控制也就比较容易了。《涯虎地秦墓竹简》等资料还表明: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调动前要办好交接手续。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地方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利弊。
2 .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加坡和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1955年,新加坡政府实施了《中央公积金法令》和中央公积金制度,公积金制度在法令的规范下有条不紊地施行,成功解决了国民养老、住房、医疗等社会难题,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种迥异于福利国家模式和传统社会保险模式的社会保障模式。新加坡要求国民充分履行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鼓励家庭成员集合资源照顾子女和奉养父母,互助共济。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中央公积金制度中。

日本是一个发达资太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亚洲国家中保障制度比较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诸如雇佣失业保险、劳动者灾害保险、儿童福祉、障碍者福祉、母子福祉、老人福祉等40多项内容。新《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保险法》使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目标。日本国宪法规定,直系血统、兄弟姐妹、夫妻之间有相互抚养的义务,这一思想和原则也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之中。

——摘编自郭伟伟《亚洲国家和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概括新加坡与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阀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锢山泽,依官品占田。

——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

材料二   唐晚期及以后的家族组织逐渐褪却政治色彩.恢复了本来面貌。除供子弟读书科考外,不再追求整个家族的政治利益,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通过严密的家族组织系统和家族法规,履行着对外保护、赈济互助、开办书院等职能;通过宗谱义庄等凝聚宗族,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族学强化家族能力,促进家族长久繁荣。宋以后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其成员必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为笼络族人不离散,聚族而居,并通过祭祀共同的祖先,增强血缘向心力。在聚居下的兄弟分家现象尤为普遍,别立户籍,平均每户5口左右,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核心小家庭。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古代历史上两次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迁徙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他们的迁徙有利于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和扩大……印欧人入侵后,从南亚次大陆到西欧几乎连成一片。奴隶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统治地位,希腊、罗马等国的奴隶制达到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

——陈唯声《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印欧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融合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世界史纲》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匈奴人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2-08-2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800-1850年是世界城市化起步阶段,指出推动城市化的“发动机”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
(2)1850—1945年是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出推动这一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两个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4)1945—2010年是城市化加速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城市化加速,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器”有哪些?

材料二   于是1956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案》划定了“烟尘控制区”,区内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1964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推出《雾霾法令》,应对雾霾危机。如今在德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不少德国人来说,在城市里能坐城铁等公共交通就没必要开车,垃圾分类也必须仔细,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已成潮流。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十多年后,洛杉矶所有汽车基本实现安装净化器。据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的天数1977年为121天,1989年下降到54天,1999年这个数字才降为零。

——据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整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城市环境治理具有什么特征?

材料三   



(6)结合两示意图和教材P64思考怎样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2022-08-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就受历朝历代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处于游牧乃至狩猎文明的其他族群交往中,由于文明发达程度高于其他族群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将周边族群统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经历春秋战国、秦汉大一统、魏晋大迁徙,各族对“华夏”的认同与归属增强…………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P167


(1)据材料概况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秦至清对中华版图的贡献,确立中华民族发展的共同地域;历代农耕与游牧的交融,使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杂居生活,彼此相连,无法割舍。汉字的通行、儒家大一统思想、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李帆《以“中华”为族称:辛亥革命前后的民族认同》


(2)指出“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材料三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四个要”——要紧扣民生抓发展、要发挥资源优势、要搞好扶贫开发、要加强边疆建设。“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教材P77问题探究


(3)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2022-08-2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结合中国古代各朝代疆域图,归纳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的阶段特征。
(1)结合秦、汉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2)结合西晋、唐、宋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3)结合元、明、清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4)结合秦-清疆域图指出中国边疆六个方位是怎么逐渐稳定下来的,进而概括六方位疆域特征。
2022-08-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古代丝绸之路,指出陆上、海上、草原、西南丝路的线路。


材料二:阅读汉代和唐代丝绸之路,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指出陆上、海上、草原、西南丝路的线路
(2)阅读汉代和唐代丝绸之路,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2-08-2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西亚文化和埃及文化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刻在石柱上。P16学思之窗,《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度 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材料二 P17页插图: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刻在石板上。图中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湖的居民。古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图中那尔迈比任何人都高大威猛”


(1)提取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据此比较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异同。

材料三   p18史料阅读:古埃及人重视家庭。一位父亲教训儿子要孝敬母亲:绝不可忘记你母亲的大恩……十月怀胎,备极辛苦,哺养怀抱,不辞劳瘁。为你揩屎揩尿,从无一丝厌烦。为你上学,为你备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另一位父帝告诫儿子要善待妻子:专注你的事业,美化你的房屋,爱护你的妻子。别使她饿着,别使她冻着……和睦相处,让她高兴,她会使你受益…… 假定你们相处不善,那你的家庭便会破败。

—摘译自[美]成尔•杜兰特《东方的遗产》


(2)提取材料的主要观点,并据此比较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异曲同工”之处。
2022-08-21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一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图中信息属于哪类遗产?

材料二   


 
(2)指出上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带圈的属于两个非遗项目):
2022-08-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