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伦(?—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永平末年,开始在宫廷做事,建初年间,任小黄门。和帝时,任中常侍,参与宫廷谋议。后又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他有才学,敢于谏诤。每当假日,往往闭门不接宾客,或亲历田野考察。公元97年,监制秘剑及各种器械,都“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蔡伦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制造了纸。公元105年,奏报朝廷,得到皇帝称赞,“自是莫不从用”,纸便推广应用了,当时称为“蔡侯纸”。公元114年,因邓太后说他长期宿卫宫廷有功,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掌管长乐宫。元初四年,安帝选用刘珍、良史等儒者去东观,校正经传文字,令蔡伦监管其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蔡伦的历史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伦取得历史成就的原因。
2022-06-05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禁止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发展,“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为了提高皇权,在法律形式上规定,命为“制”、令为“诏”;“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汉代接受了秦亡的教训,在法律上“改秦之敝”。刘邦初入咸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文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废除连坐收孥法、废除诽谤妖言罪、废除肉刑。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董仲舒倡导的“引经决狱”之风兴起。在立法方面,董仲舒强调以经书为根据,提出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心定罪”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以后的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代法律相比,指出汉代法律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法律变化的原因。
2022-06-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通讯手段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清代的邮驿,在中央由兵部车驾吏司主管,在地方归各省按察使司主管。清代邮驿,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驿站的驿夫、马、车、船、经费等,都有一定的数目。公文传递由驿站传送、专差传送、急递传送三种方式。……清代共有2000多个驿站,7万余名驿夫,14000个递铺,4万多铺兵,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效率之高,可谓空前。

——摘编自白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1861年起,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都被一一拒绝……1868年,上海美商旗昌洋行利用雷诺准备的器材,在上海虹口该行所在地至法租界金利源码头货栈之间,建成一条作为内部通讯之用的电报线路,“这是上海地区建成的第一条陆上电报线路”,也是外商在中国建设的第一条电报陆线,“是为租界电报业端”。……188011月李鸿章在天津成立津沪电报总局,领导津沪电线的架设。津沪电报总局的成立,意味着清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以管理中国的电报架设,中国电报主权亦有了切实维护之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邮驿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于铺设电报线问题的态度变化,分析其原因。
2022-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近代以来,海洋成为扩张和掠夺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7年先后,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陆续宣布其领海范围为200海里,美国对此竭力反对,主张领海宽度为3海里,后与苏联合谋商定后修改为不得超过12海里。1970年,拉美九国宣布各沿海国家有权根据本国情况划定海洋主权和管辖权的范围,并重申将其专属管辖权扩大到领海基线200海里的地方。认为,随后参与的拉美国家进一步增加,它们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来保证本国的领海主权和海洋资源。1973年,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宣言,认可了沿海国有权在其领海外建立专属经济区的主张。同年,不结盟国家会议通过决议,支持同样的权利。随后,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超级大国进行了激烈斗争,并最终迫使美苏接受了200海里经济区的概念。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根据材料指出发展中国家斗争的焦点和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斗争的历史影响。
2022-06-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第十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南朝成为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南朝疆土,宋时最大。宋孝武帝刘骏在位期间,面对战乱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改制举措,削弱士族权力,大力提拔寒门势力,整顿刑律,并改置州镇和设立典签,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继续推行“土断”,赦免奴婢和军户,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士族封山占水,始行“检籍”,设立台使,改革税制,并改铸钱币;军事上,以颜师伯为青州刺史,又重用殷孝祖、卜天生等将领,击溃北魏军队,取得了宋魏第一次青州之战的胜利,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并进行了军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复礼乐。但统治末年,孝武帝大兴土木、滥杀无辜、奢侈无度,耽于享乐。为了巩固帝位,过度削弱宗室力量,引发宗室内斗局面,动摇刘宋统治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骏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骏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022-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廖仲恺(1877-1925),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20世纪初,青年时期的廖仲恺就踏上由爱国走向革命的征途,把自己的一生献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毕生追随孙中山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他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重要骨干,在中国北方发展组织,宣传革命,进行秘密活动,为辛亥革命积蓄力量。在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潮中,他担负起广东军政府的财政要职。之后,又积极进行讨伐军阀的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下,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他秉承遗志,支持工人群众运动,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其他反革命派,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摘编自尚明轩著《廖仲恺》,团结出版社2011年版


(1)有观点称“廖仲恺是无产阶级的好朋友”,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2)分析廖仲恺成为爱国主义者的主要原因。
2022-05-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九)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辽太宗耶律德光占有燕云十六州,使生活在十六州地区里的广大汉民成为辽朝的编户。……“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而形成了辽朝的双轨制:“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双轨制不单是以地域为划分依据”,“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不同的制度是针对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从辽朝实行双轨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里的契丹不仅仅指的是契丹族,它还包括与契丹民族在文化类型及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其他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乌古、女真等族;汉人也包括了汉化程度很高的渤海人。所谓“国制”,是指与当时契丹等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谓“汉制”,是指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双轨制也是一种文化政策。

——摘编自郭康松《双轨制与辽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辽政治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政治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广州府增城县(今广州市增城区)人,为官35年,曾担任南京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官至二品。湛若水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在岭海南北兴办书院40余所,弟子近四千;并为书院确立德与智“二业合一”的办学方向,提出以德为主的教育理念;又亲自撰写《大科训规》,为书院确立合理的管理规章;他甚至慷慨解囊,资助贫苦弟子。从南京退休后,他定居广州,从此办学、讲学不辍,足迹遍于岭海。学术上,湛若水提出“随处体认天理”“体用一体”“万事万物无非吾心”等思想,构建了既认定“心外有物”,又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岭南心学体系。

——摘编自黄明同《湛若水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湛若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湛若水的优良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市舶制度源起唐、宋。元灭南宋后,沿袭南宋制度,在泉州等四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物。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廷颁布市舶法则22条。根据这些法则,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在国家户籍中单列一类,成为舶户或者舶商户。出海贸易时,其人数、船只、货物等情况都要事先上报市舶司审核批准,经发给公凭,方能出行。金银、粮食、兵器等皆属禁物,不得携带出海。返航有规定期限,必须到原出发地的市舶司进行“抽分”,然后才能发卖。外国商船前来贸易,抽分比例相同。市舶司“抽分”所得货物,一部分上供蒙古统治集团享用,其余由市舶司就地出售,换取货币,解送朝廷。元朝时,许多海外“藩客”寓居于泉州、广州等地。

——摘编自张帆《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1)概括元代市舶制度发展特点。
(2)简析元朝市舶制度发展影响。
2022-05-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早在14世纪时就运抵西方。1718世纪,瓷器成为在欧洲流行的“中国热”的典型商品,主导着欧洲流行社会,东方的设计风格与物品样式被融入洛可可风格之中。瓷器能够轻松融入欧洲文化,离不开生产者们灵巧的双手。在1683年后,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对景德镇作坊进行了改革,推动了新式釉彩的出现。景德镇作坊还进行了部门化改革,画坯师博只负责自己所辖的特定形象——花、鸟等的绘制工作,没有一片陶瓷是由单个人来完成的,这使亚洲生产者面对欧洲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和精英市场时,能够批量供应欧洲产品。

——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是中西瓷器贸易的高峰时期,据《竹园陶说》载:“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制成彩瓷,售之西商”。欧洲人把瓷器看作是伦理规范、和谐共融与美德风度的化身,他们通过中华物品的万花筒得以窥视自己内心中对人类尊严和高尚的追求。随着华瓷在西方民间的普及,瓷器不但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必需用品,而且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18世纪80年代,欧洲对中国粗瓷器的需求增多,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瓷业开始遇到欧洲新兴制瓷业的竞争。这种竞争首先影响到高档华瓷的出口,因为欧洲制瓷业在“迎合西方顾客的情趣和交货迅捷”方面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建雍《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瓷器成为欧洲“中国热”典型商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