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1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调整比较重视在市场化过程中提高国家干预的质量,强调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调控政策的改进,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发展速度的回升,反映了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措施逐步见效。

———摘编自冯舜华《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转轨国家进行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的意义。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4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337年开始,英格兰与法兰西由王位而引发了百年战争,在国王的鼓动下,系列爱国口号在英格兰流传开来。战争结束后,英法间国家界限逐渐明朗化,国家主权也逐渐清晰。由于法语成为了敌人的语言,英国人产生了创立民族语言的想法。16世纪,在宗教仪式中英语逐渐取代拉丁语的地位。15世纪,英国两大贵族家族就王位的归属爆发了战争,他们相互残杀,贵族势力消灭殆尽。之后都铎王朝建立了绝对专制王权制度。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后,国王成为了世俗界与完救界的双重首领。同时不断推进的国家机构的改革,为英国民族国家所需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袁广雪、张士昌《论英国民族国家的成因》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政府以东印度公司贸易为平台,相继征服了印度各邦。印度全境第一次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这成为印度民族主义兴起的首要条件。英语最终作为共同的交流语言,加强了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民族沟通,促使他们产生了休戚与共的认同感。最早出现的一批懂英语的精英阶层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后,通过报纸、演说、编写小册子和群众集会等方式宣传民族主义和西方的民主和平等观念。他们发出了学习西方、复兴印度的呼声,成为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政治代表。

——摘编自马忠玲《英语在印度:谁的选择》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语在印度的推广产生的客观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城市市民阶级已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重要社会力量。他们与王权、封建贵族已构成了这一时期西欧社会权力结构的三大主要部分,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国家政治统一的政治诉求,使市民阶级与王权找到了共同合作的政治基础,而正是有了市民阶级对王权的支持和限制,王权就不再单纯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因素,并在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原生形态——王朝君主国家的历史构建中,发挥了一定的聚合推动作用。

——摘编自朱耀辉《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等

材料二   法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经历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国家获得新的民族认同两个阶段。在路易十三时代,当法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开始并进入了关键时期,法国的国力大大的增强,其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主动去维护欧洲的均势格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央集权和封建王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路易十四时期,绝对君主制最终形成,法国新的民族共同体正式形成。法国大革命时期,通过民族与国家融合的方式,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就协调了起来,以新的民族共同体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的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

——摘编自李兵、张子华《法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对欧洲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族国家构建过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国家构建对近代法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5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不动产和动产的买卖和租赁、银钱和大麦的借贷活动从公元前两千余年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开始出现。新亚述时期的银钱借贷活动各要素更加完备,增加了抵押品规定,担保人也首次被写入了契约,由担保人和债务人共同对借贷负责。新亚述时期还出现了更精确的月利率和多种多样的利息,私人借贷活动日益盛行起来。

——摘编自李海峰《新亚述时期银钱借贷活动探析》

材料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贷粟”已颇常见。战国时期既包括实物借贷;也包括金钱借贷,并以金钱借贷为主。放贷者(债权人)有贵族、官僚、商贾、地主,还有国家政府。如果因债务问题发生纠纷,官府则依据“傅别”(借贷契约)断案。官府还有追债的职能,百姓欠官府债未还,则令该官府啬夫和主管其事的吏代为偿还。

——摘编自田侃《先秦时期信用思想探析:国家治理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两河流域借贷活动的基本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在信贷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借贷活动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的诏令,授予西班牙对发现或将发现的土地、岛 屿享有占取的权利。基于此,哥伦布在加勒比岛树立十字碑,升起了西班牙皇家旗 帜。1494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协议规定两国 将共同垄断欧洲之外的世界,西班牙由此取得了在美洲“新发现”的土地;葡萄牙 取得非洲、亚洲部分“新发现”土地。后两国又续订条约,在教皇诏令支持下,赋 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国家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 张。然而,伴随其他欧洲强国崛起,英格兰和法国,对这个条约表示了反对,并且 在法律层面重新解读“大发现”概念,提出“发现”含义为:发现者比被发现者有 更高的历史地位……“发现”的法理依据必来自更高的合法性:只有当发现者在思 想和历史上足够先进,能以更优越的知识和意识理解被发现者,此发现才合法。

——摘编卡尔 ·斯密特《地球规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葡、英法对“大发现”的解释,并指出 “发现论”的本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发现”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评价。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很早就通过订立契约来处理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西周时期的“质剂”“傅别”是最初的契约形式。秦汉时期,契约标的物种类明显增多,据《居延汉简》记载,既包括田地、房屋等不动产,也包括衣物、丝织品、口粮、牲畜等动产。隋唐时期的契约种类除传统契约之外,还出现了寄托契约、租赁契约和担保契约等类型。此外,政府规定加盖官印的契约即“市券”中的时间、双方、地点、价格等都要一一注明,以确保契约的效力,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宋元时期政府推行“不立田制”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上政府保护及推动商品交易的系列措施的采取,信用性契约、商事契约等迅速发展起来。订立契约由先问亲邻、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四个环节组成,并通过法律制度维护实施。政府规定缴纳完契税以后的契约才合法有效,契约订立双方应及时过割税赋,契税成为官府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宋元时期的契约制度不仅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而且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契约发展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均田制对农民授田做出规定:18岁到20岁的中男和21岁到59岁的丁男,每人授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死后要归还国家,20亩为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60岁以上的老男和笃疾者、废疾者授口分田40亩;寡妻妾授口分田30亩,如为户主,每人再授永业田20亩;一般妇女则不再列入授田范围。农民合法迁移和家贫无力举葬者,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地多人少的宽乡者,准许一并出卖口分田。买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受的法定数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大化改新后,日本逐步建立了律令制国家。其中,班田收授法规定:国家授予一般农民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注:段为日本土地面积单位),女子为其2/3,6年一班(一轮),死后归公。另外,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口分田限终身使用,不准世袭、买卖或转让,但可以租赁,限期1年。宅地和园地为私有地,由田主自由支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均田制与日本班田收授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均田制、班田收授法对日本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是一部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追汉武帝时代的中国通史,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史记》所创造的纪传体体载,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在司马迁笔下,游侠的侠义精神受到赞美,酷吏的残暴行径有所揭露,项羽和秦始皇、汉高祖一同列入本纪,农民军首领陈胜和诸侯一同列入世家。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功绩的同时,又斥责他“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由于这种背离传统的历史态度,《史记》曾经被称为“谤书”。

《汉书》记载的历史上起汉高祖时代,下迄王莽初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断代史。对于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历史,《汉书》基本承袭了《史记》的记载。《汉书》的《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是《史记》之后的创新。《汉书》的体例,对后来的纪传体正史影响很大。但是,班固生活在儒学确立了文化统治地位的东汉时期,历史观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中体现的史学素养。
2024-09-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暂行规定》,明确划分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不同收支范围,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格局初步形成。这一体制的特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额,在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之间分配收入。这是对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的一种调整,体现的同样是“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它将中央政府一部分财政收支决策权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由吃“大锅饭”改为“分灶吃饭”,“在中央统一领导和计划下,各过各的日子”。

——摘编自程熙《1994年为什么要实施分税制改革》

材料二   1994年,中国启动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改革分设了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在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并且确定了分省税收返还。此次改革按“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要求,简化了税制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管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摘编自叶琛《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材料三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举措包括,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优化共享税分享比例。

——摘编自王目谦《财政税收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4-09-13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