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何时创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

(3)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现实意义。

2017-10-0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试题

2 .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四则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叙述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所体现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说明其原因。

(4)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