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户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对全国人口进行管理,并据以征调赋税、劳役和征集兵员以及区分人户职业和等级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以百姓25家为一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指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作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界线分明。特权户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可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包括民户、匠户、灶户和铺户等。贱籍户种的社会地位低于平民,包括军户、录户、杂户、乐户和丐户等。明初社会庶民百姓大致可分为民籍、军籍、匠籍三类,规定:“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著,不得远游。”全国人民都按职业划分户籍,永代世袭,不得变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严格户籍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户籍管理的特点;指出制约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2018-09-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周周清

2 . 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 “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 “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1 政治结构

3.2 经济制度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 西欧人的来临(地理大发现,探险家、商人、传教、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

5.2 俄罗斯的推进

第六章 国运逆转:由盛到衰

第二编 外患内乱(1800—1864年)

第七章 广州贸易体系

第八章 鸦片战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具体表现。

(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

(3)据材料二第五章,对“近代中国”开端这一问题的认识,你认为作者的研究视角是什么?依据材料5.1加以说明。

2018-09-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二次周周清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游士”阶层的最初代表。

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君子”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

—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

材料三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

(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百家争鸣”的政治、经济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

2018-09-0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三次周周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名门大姓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特权大为削弱。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而也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着佃的客户,即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期的佃耕制。

—据《农业经济史研究》整理

材料二佃耕制下土地地权不断流动,劳动力也随之流动。无地、少地农民在找不到雇主时,就会成为流民或半流民。在唐代以前,豪强们控制土地。失掉土地的农民很快就会沦落到豪强手中成为农奴,而成不了流民。中国的佃耕制由宋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了一千余年之久,流民始终是存在的社会问题。

—据《庄园制与佃耕制不同时期土地改革问题的差异》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佃耕制形成的条件,并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流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二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中国重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举措,对它的基本含义,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主要依据是《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董仲舒之言:“除井田,民得买卖”“坏井田,开阡陌”。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汉书·王莽传》载区博之言:“(秦)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通典·食货典序》亦云:“(商鞅)隳经界,立阡陌。”

有当代学者认为“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国家向农民授田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民本,法也。故善治民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上述材料表明,古往今来对“为田开阡陌封疆”有不同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又有本质的共同点,其本质的共同点是什么?商鞅的这一变法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2018-02-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2课商鞅变法练习
7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项目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1990年2000年1990—1995年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59020901271021.140.2
跨国并购15101144024.051.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和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整理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材料三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而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

——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全球化的制衡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晚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表格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有利于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因素,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多角度论述。
8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世界统一性的主要表现。战后世界经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多样性,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两种体系、三种国家”的出现。“两种体系”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三种国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到,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月)


材料三 丝绸之路不是一哄而上的什么运动,也不是只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世界、对各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促进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的扩大自由化、扩大市场化、扩大法制化。丝路不是在建一个什么路,而是一整个市场的对接,涉及到关税门槛的降低,限制和管制的减少,它意味着在法制和经济制度层面的一些改革。

——何茂春《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世界经济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一带一路”战略和古丝绸之路有什么内在联系?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
2015-08-21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