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内容更加丰富。它继承罗马法的传统,并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制定。

材料二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
21-22高二下·北京·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领域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天文地理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思想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启发西欧的思想文化。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一书中把脉象区分为48种,其中有35种与中国的脉象名称相同。

材料二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剧本写到: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剧中还有“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等言论。

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人郑正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命名为《窃国贼》,在中国演出,形式是当时奉行的文明戏形式,即幕表制。为加强戏剧的感染力,剧本内容加了插曲,大骂皇帝,冷嘲热讽袁世凯,借题发挥,影射时事。《窃国贼》每场演出观众必大受感触。

1916年登在《申报》上的《窃国贼》演出广告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2022-08-13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22-23高二上·北京·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货币的发展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对五铢钱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并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只能由中央政府下属机构,即水衡都尉属下的钟官、技艺、辣铜三官铸造货币。汉武帝将铸币的铜材由中央统制起来。公元前113年,汉武帝规定五铢钱采用“周廓其质”,制作工艺的先进,大大提高了铸造的难度,因而基本防止了盗铸。

材料一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世纪和17世纪,中国国内对进口白银的需求,国外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和其他商品的需求,促使中国比以往更深地卷入世界经济事务。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强劲的内部驱动力,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货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明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四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即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迁到北平,各地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改革币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促进明清时期白银成为国际贸易通用结算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人民币成为全国唯一合法货币的政治条件。
2022-08-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22-23高一上·北京·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最重要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它是近百年以来中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

1992年初,邓小到深圳等南方城市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深圳讲话摘录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也有不少人担心股票市场是资本主义,所以让你们深圳和上海先搞试验。看来,你们的试验说明社会主义是可以搞股票市场的,证明资本主义能用的东西,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深圳讲话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2022-08-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5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注: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了五百八十枚半两钱,左图是其中的两枚。这些钱币形质类似,但大小不一。最大直径3.2厘米,重6.72克。最小的直径1.15厘米,重0.2克。各地考古发现了秦代不同大小的地方官府钱范。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1562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
2022-07-2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6 . 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

材料一   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

材料二   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

——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

(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2-07-13更新 | 871次组卷 | 29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2022-05-20更新 | 10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8 . 亚洲的民族解放与发展

材料一   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190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提拉克提出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与英国殖民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对提拉克的迫害举行了政治总罢工。

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菲律宾革命者也支持中国革命,赠款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并派革命志士到中国参加反清起义的准备。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家章太炎在《民报》上转载印度报刊中印度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文章,支持印度人民的革命斗争。章太炎联合印度、缅甸、菲律宾、朝鲜等国的革命者,成立“亚洲和亲会”。“亚洲和亲会”章程规定:“在亚洲各国中,如有一国爆发革命,其它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材料二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政府制定“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战略;1979 年,实行工业技术升级,建立高技术、高工艺、高附加值、有出口竞争能力的新兴工业企业。
韩国1964年,提出“出口第一主义”“贸易立国”等口号,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20 世纪80年代,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马来西亚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用政策刺激经济发展;70年代,实施新经济政策,从对采矿和农业的依赖转向制造业,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并以出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沙特阿拉伯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立法和国有化措施,推进石油经济民族主义;80年代,石油权益实现国有化。国家利用对外合资经营、重视科研教育及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综合进步,最终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
(1)归纳材料一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对20世纪60至80年代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原因做出解释。(要求:请选择其经济发展原因的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745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9 . 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

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很大,但其中仍存在着共性。

材料一   獬豸(传说中的独角兽)是公平正义的重要象征。它怒目圆睁,透着威严,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令犯法的人不寒而栗。汉代司法官员头上带的法冠就叫“獬豸冠”,清朝监察御史和按察使所穿的补服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

中世纪以来,在西方法院的大门外,人们常常会看到蒙目女神的雕塑。她神情肃穆,一只手拿着宝剑,另一只手持着天平。她的双眼被布紧紧蒙住,这样就可以靠理性而不是情感和直觉来明辨是非。这位女神的造型实际是混合了希腊、罗马神话中诸位正义女神的形象,成为西方法律文化的象征。

——摘编自彭丽《蒙目女神与独角兽一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

材料二   中华法系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特色鲜明。从李悝著《法经》起,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都以刑法为主,兼有行政和诉讼等诸方面的内容,诸法合体混合编纂形式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立法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皇帝手中。保护与管理农业生产一直是古代法律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刘艺工《试论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共性。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2022-05-09更新 | 67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10 . 唯物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开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阐述了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他们论证了研究现实的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唯物史观的前提,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建立新社会并在斗争实践中改造自己的任务,强调未来新社会的创建,一方面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他们还考察了国家、法律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的阶级属性,认为国家本质上只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础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每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物质力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力量上也会占统治地位……《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阅读材料,简述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
(2)请运用材料中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解释。
要求:任选两个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8更新 | 39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