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9 道试题
1 . 历史分期是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人类的早期文明,在这一阶段,神明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均受到神意的桎梏并以神为中心来看待世界,而没有超出这一局限。在历史实践中,神明崇拜大行其道,统治者通常被看成是神之子,代表神来统治人民,当然也利用神明的威严来施行其统治。所谓人类的轴心文明,指在思想和观念上超越了神明的束缚,建立起以人自身为中心的世界观的文明。这类文明所建立的原创性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历史与文化形态。在轴心文明之后,鲜有原创性的文化体系出现,大一统的帝国此时开始形成,大体上可以说是古代帝国兴盛的阶段。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中国、印度、希腊,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

——(德国)卡尔·雅斯贝斯《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分期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任选材料二的一个文明中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被列为“轴心时代”文明中心的依据。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领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制作学习卡片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

开创外交新局面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建交。
……

新时期的大国外交

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成立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办。
……

A

B

C


(2)结合所学,将该组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卡片补充完整;分别说明卡片中的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发挥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4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表1、表2是史学家闻一(19372022)著作《俄罗斯通史(19171991)》的目录

1
第一章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第二章十月革命
第三章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
第四章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
第五章转向新经济政策
第六章直接工业化时期
第七章农业全盘集体化时期
第八章30年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第九章卫国战争
第十章战后苏联
第十一章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第十二章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
第十三章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最后的苏联
2
《布哈林传》1988年出版
《苏联史纲191719371991年出版
《走近俄罗斯》1997年出版
《解体岁月》1998年出版
《重返莫斯科》2000年出版
《俄罗斯深处》2001年出版
《回眸苏联》2003年出版
《凯歌悲壮》2006年出版
《走出北高加索》2006年出版
《普京之谜?》2008年出版
《十月革命》2010年出版
《光荣与梦想——重读俄罗斯》2010年出版
《绝色俄罗斯》2011年出版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2012年出版
《乌克兰:硝烟中的雅努斯》2016年出版

——据《江苏艺文志》等

(1)按某一标准,对表1的目录进行时代划分。
(2)表2对我们了解表1的这部书有什么帮助?
2024-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年份

口数

出处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约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杨帝大业五年)约4600万

《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约3700万

《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5300万

《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约1700万

《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约1600万

《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6-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齐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出积极作用,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仲舒传》

材料二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这一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动中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1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图1

材料二   2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各国则在搞“孩童秀”。

图2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美欧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源于双方实力的差距,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漫画的内涵,并指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建立“特殊关系”的基础。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2024-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广义上讲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1)为了研究丝绸之路上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和繁荣辉煌,某研究小组找到了一张《丝绸之路示意图》和以下出土的文物,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内容:
①研究“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②研究“陆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③研究“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④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可以用____。(填写文物的序号)

A.甘肃地区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B.东汉巴郡太守墓前的有翼石兽。有翼石首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然后传播到北非、中亚、南亚等地。我国现发现的有翼石首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

   

C.巴泽蕾克文化(主要分布于今俄罗斯、蒙古国)“国王墓”出土的中国范地制作的凤鸟纹织锦

   

D.在越南南部出土的青花瓷(效果图)

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丝绸之路开辟和畅通的原因,搜集了以下资料

公元前4世纪①亚历山大:“如果我们想守住亚洲……就必须对这些人表现足够的仁慈,他们的忠诚才能使我们的帝国长久”。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公元前2世纪②(张骞)使月氏……斯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史记》

公元1世纪③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从我们帝国取走1亿赛斯透司(古罗马货币),这就是我国男子和妇女为奢侈品付出的代价。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公元7世纪④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⑤(隋炀帝)至燕支山……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资治通鉴》

公元7世纪⑥南北异学,是非纷纠……欲穷香象之文。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公元8世纪⑦蹈礼乐,袭衣冠……强学不倦,问道未终。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铭

公元13世纪⑧南宋政府每年总收入不过四千万贯,市帕收入竟占1/20

——王应麟《玉海》

公元13世纪⑨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2)利用以上资料,对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进行解释。
2024-06-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个三角贸易

17世纪到18世纪,连接大西洋两岸的两个三角贸易发展成为紧密的经济网。一个三角贸易是将欧洲、非洲与美洲联系在一起。另一个三角贸易在美洲世界的内部和非洲间。

——据[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个三角贸易”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两个三角贸易”交易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4-06-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