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攀》及罗罩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材料三   在欧洲的海上扩张中,大多数的创举都不是由国家体制决定的。探险者和自诩的帝国建设者依靠的是私人企业,很少或根本没有得到国家的支持。……亚洲国家由于地处世界最繁荣贸易的交汇点,无需去开发新的市场或征服新的生产中心,就能得到一切。但欧洲人却完全不同,他们要获得任何值得利用的东西,就不得不进行扩张。

——【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著,叶建军等译《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   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再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康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世纪60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400年以来世界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世纪亚洲不进行如欧洲那样积极扩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2024-06-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国人出国侨居者益增多,其目的地多为日本、南亚及东南亚。尤其在“隆庆开关”后,沿海人民相率出洋。而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殖民开发,也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的推力。至清朝,华商船舶运载国人出国规模逐渐扩大,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上奏道:“数省内地,积年贫穷……(贩洋贸易船只)多载人民,深有可虑。”运载和安置移民则是华商网络规范经营的组成部分。新来者有人接待并协助寻找生计,遍布各地的华人社区的甲必丹(侨领)负有此项使命。移民华人多与当地人结婚生子,并将制陶、造纸等技术带到南洋,甚至出现华人创办的陶厂和船厂。18世纪30年代,陈伦炯曾记录道:“中国人在彼(雅加达)经商耕种者甚多……人口浩盛,住此地何啻十余万”。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元气大伤,危害最烈的莫过于沿海地区,大批过剩的劳动者沦为无产者。与此同时,西方开拓海外殖民地,如澳洲、美洲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并迫使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承诺:“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国船只,毫无禁阻。”在招工公所的强迫与欺骗下,华工领着一笔预付薪酬踏上了海外之旅,因为这些华工均有契约在身,故被称为契约劳工。与此相伴而生的名词还有苦力贸易、负债劳工和猪仔贸易。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掀起新一轮的海外移民大潮。台湾是最早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地区。截至2000年,在美台胞的52.9万人中,留学移民占41.3%,工作移民占30%。中国大陆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虽迟,但增速快,在2006年已超百万人,并成为中国人移民国外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滞留率长期居高不下。据统计,2008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规模达1040万,其中以北美地区最为集中,约275万;欧洲(含俄罗斯),约190万,大洋洲、日本、新加坡和韩国共超200万。随着中国资本、产业和商品进入东南亚,云贵川湘的海外移民群体也快速增加;北方及内陆省份利用各种途径出国务工的现象也日益增多。此外,《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中国大陆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我国移民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海外移民潮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迁出地的角度,说明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2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起,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亚洲和拉丁美洲。西方文化在这些土地上开始占据重要,甚至主流地位。但是,亚洲和拉美的民族文化并未因遭遇殖民而消散,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断发展。亚洲的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却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譬如新加坡社会融合儒学文化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的新文化。在拉丁美洲,几百年间,原生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断冲突、融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巨翅老人》就展示了这种欧洲殖民文化与拉美文化尴尬的“混杂状态”,但这种融合最终形成了追求相互沟通与理解、多元共存、博采众长的新拉美文化。

——摘编自范景兰、侯宣辰《后殖民批评视域下〈巨翅老人〉的文化意蕴解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化侵略美洲的概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具体的国家,举例说明后殖民时代的民族文化建构的做法。
2024-05-2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0年12月,刘铭传上奏《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请建铁路,由此拉开了朝廷内部关于兴建铁路的第一次争论。李鸿章等力陈铁路之用,“考铁路之兴,大利有九端”:便于国计、便于军政、便于京师、便于民生、便于转运、便于邮政、便于矿务、便于轮船招商、便于行旅;此外,铁路具有“快捷、安全、制敌、弥内乱、节俭军费”等特点,因此,开通铁路有“万国缩伏,三军必皆踊跃”的作用。但以驻英副使刘锡鸿为代表的官员则认为,修筑铁路的弊端有三:一是“山川之灵不安,即早潦之灾易召”:二是“走私漏税之弊百出,国课益以不供”:三是千里铁路“势难节节严守”。外敌”一奋骨可直入室矣”。

——摘编自曹文翰 张雪永《晚清朝廷关于修建铁路之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铁路共有2.18万公里(部分线路被拆除),多建在东北和沿海地区;铁路轨距不一、型号杂乱,有“万国铁路博物馆”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由国家统一接管,不仅加快组织既有铁路全面修复工作,还集中力量组织新铁路建设,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口号的影响下,先后建成成渝、天兰、包兰、兰新等铁路。从1952年开始,我国先后试制出多种蒸汽机车;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并逐渐实现批量生产。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连通除西藏外的大陆各省市。

——摘编自傅志寰 刘忠民 李子明《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朝廷铁路之争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4-05-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建立后……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军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这是以姬姓周氏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侯后形成的……被封的主要有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之后、殷商之后、重要方国等,其中前三种为西周王朝的主要支撑力量……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型,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迎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演说(1925年)

材料三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内容,并简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7 . 文明的多元和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750—1058年)在巴格达创建了由翻译局、图书馆和科学院等机构组成的智慧宫。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例如,罗马医学家盖伦《解剖学》的希腊文原本遗失了,幸亏有阿拉伯文译本,这部珍贵的著作方得以流传下来。天文学家白塔尼(858—929年)在希腊天文学理论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天体观测,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所著《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曾被哥白尼等科学家多次引用。伊本·西那(980—1037年)把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思想加以总结,编成《医典》,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数学家伊本·穆萨(800—847年)将印度的数字和计数法引入到阿拉伯世界。12世纪时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后来,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材料二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1)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古代希腊地区?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概述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3)依据材料,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时,英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思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制弱。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权力。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摘编自陈升槐《简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为世界近代法制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宪法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巩固树立了一个典范,也奠定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有效防止了独裁专制,维护与保障了美国民主。宪法中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思想运用在中央与地方政权构建上,既体现横向平街性与纵向层次性的和谐统一、也有效地调动联邦与地方施政的灵活性与积极性,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

——摘编自《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英国王权成为“象征性的权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同。
2024-05-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战争后,约30万士兵和水手复员,英国国内出现了劳动力过剩问题。随着澳大利亚各经济部门的兴起,数量有限且消极怠工的流放犯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及澳大利亚殖民地政府扩大了资助政策的覆盖范围。1831-1840年,受政府资助来澳的英国自由移民人数为43817人,是过去40余年自由移民总数的约2.8倍;18411850年,受政府资助来澳的移民人数相较18311840年又翻了近一番,到1860年达到顶峰。18311860年,受政府资助来澳的英国移民人数占同时期来澳的英国移民总数的55.5%。维多利亚的黄金刺激了大量自费移民的涌入,维多利亚殖民区的英国移民人数占总数的近一半,其中自费移民又占整个英国自费移民总数的72.3%。

——摘编自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殖民宗主国对东南亚的投资几乎中断,商品输出也大为减少,东南亚的华商资本乘机崛起,纷纷投资银行、航运、五金机械、橡胶、农产品加工等现代产业,而这些东南亚华商企业大多雇佣华人。各殖民政府疏于防范中国移民进入,这也使得中国自主移民更容易进入东南亚地区。许多东南亚地区都出现规模较大的新华人社区。1922-1939年,从厦门、汕头、香港出洋的移民就约有550万人,绝大部分前往东南亚。这一期间,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加入移民队伍。遍布东南亚各地的华人学校需要大量师资,侨报、侨刊和华商企业也为南下的知识分子提供了谋生机会。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60年代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9世纪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相比,民国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显薯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贸易快速增长,至1981年已增长25.9亿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涵盖削减和取消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和贸易扭曲的农业支持政策等内容的《农业协定》,如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王溶花、曾福生《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二   2006年以来,粮价飞涨使广大居民生活水平锐降,贫困阶层更要遭受饥饿之苦。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加。目前,粮食危机已使几十个国家出现动荡,加勒比、非洲和亚洲地区不少国家发生骚乱和流血冲突。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压力甚至在俄罗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都有所显现。

——摘编自杜志雄等《世界农业:格局与趋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粮食贸易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导致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对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