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2)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3 . 走向共和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中有这段对白: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政治主张?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称之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请说明理由。
(3)综合材料,说明王淑芬与李三的对白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2024-05-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聪,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2024-04-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5 . 材料一:“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梁启超《论自由》(1902年)

材料二: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於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1)材料一中梁启超对西方文化有怎样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看法发生了那些变化?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看法的变化?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6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 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 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 (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节录: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 130 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   (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 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 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 “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 年间发掘出 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 1938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东方出版社2007 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1)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 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 的是哪一则材料? 阐述理由。   
2024-03-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户籍与赋役

材料一   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化从被,风齐俗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

材料四   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材料五   臣请谏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材料六   编审人丁旧例,原因生齿繁滋,恐有漏户避差之弊,是以每届五年查编造册, 以备考核。……嗣后编审之例,着永行停止。

——《清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十一》


(1)“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周知人数”的目的何在?这里的“古”最早对应哪一历史时期?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生多次演变,请将材料与相关制度相对应(填序号)。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4)请结合材料,解释乾隆时期户籍编审“永行停止”的原因。
2024-03-19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晚清的铁路修建。

材料一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

——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

——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概括李鸿章力主修建铁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的铁路修建?
9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北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十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三·举士》

材料三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四   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美)艾伦·坎贝尔

材料五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1)按照要求,完成表格。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D

标准

A

德才

C

E

(2)材料一中唐太宗“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看法。
2024-02-26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各民族间长期的交融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民族交融B.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C.早期国家D.明清E.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建:远古人类、________与秦汉
________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________与隋唐
________:辽宋夏金元
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________
(2)若就提纲4的主题展开研究,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填字母)
2024-02-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