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动中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1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图1

材料二   2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各国则在搞“孩童秀”。

图2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美欧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源于双方实力的差距,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漫画的内涵,并指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建立“特殊关系”的基础。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2024-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漫画是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借助漫画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赏析以下三幅漫画,并回答问题。

(1)请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出三幅漫画的思想主旨。
(2)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并选择其中一幅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4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6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2023-04-25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9 . 材料一 苏轼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宋代)出于科举。”

材料二:



(1)指出材料二漫画对应的材料一苏轼所说的选官制度,简单列举每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材料三 “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2)“一个时代的结束”指什么?“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又指什么?

材料四 关于科举考试的功过是非,历来莫衷一是。

唐太宗李世民“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历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唐代中叶以后,中国有两项很大的变迁,一项是南北经济文化的转移,另一项是社会上贵族门第的逐渐衰落……;近代西方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相反的责难也很多,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李光耀更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康熙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22-08-20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07更新 | 322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