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英国城市化

18世纪后期,工业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新动力。在英国,棉纺织业、冶金和矿业的发展使许多小镇迅速发展起来,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甚至跻身于大城市之列。铁路的发展,也使得沿线出现了许多铁路城镇。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也是发展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进程。城市生活方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观念。

19世纪的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城市病从地理空间上凸显了社会不公。工人住宅区是大城市和工业区的贫民窟,成为贫穷、疾病和犯罪的渊薮。工业和生活垃圾造成了整个城市、整片地区的环境污染。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流行病频频爆发。过度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条件使工人及其子女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摧残。工人的寿命大大低于其他阶层。

在有识之士和专业人士的推动下,英国的城市病引起重视,并逐步得到有效的治理。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76年,政府通过《河流防污法》。1890年,议会还通过法律,责成地方政府改善穷人的居住条件。到19世纪末,英国人(包括工人)的生活普遍变得文明体面。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英国城市化进程。
2023-07-19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京杭大运河

材料一       

郭守敬发现昌平龙山脚下的白浮泉水量充沛,巧妙导引其沿着北京西北部等高山际线进入元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使积水潭的储水量更加充足,形成更大的水位势能,再流向通州,这样南来的漕船可以通过船闸逆流而上进入积水潭,使积水潭成为京杭运河的码头,延长了京杭大运河的北线,解决了通州至大都城内“最后一千米”的粮食物资运输问题

材料二   关于运河的部分研究成果   

成果作者及题目主要内容
于琪《明清京杭运河闸官研究》深入探讨了闸官的设置与历史沿革、闸官的职能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岳广燕《明代运河沿线的水马驿站》具体分析了明代运河沿线驿站的功能、地位与作用
林任梁《明代漕军制度初探》对明代漕军制的形成、职能做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述
郑民德《明代徐州水次仓漕运仓储历史变迁》通过对徐州水次仓的研究与探讨,揭示了明代漕运仓储设置、管理与运作
林纯业《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对运河沿岸城市天津受到漕运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胡梦飞《明清时期徐州运河漕运与地方信仰风俗嬗变》分析了漕运对徐州民间风俗的种种影响

(1)阅读材料一,分析白浮泉水引入京杭运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运河的影响。
2023-07-19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社会生活

材料一       

二侍填香石刻
这是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面中二侍着展翅幞头,身穿圆领、小袖开衩衫子,露出内衣衣领,腰系带,衫下露出跷尖鞋。面庞圆润,神态敦厚,分立香炉两侧,作填香状。香炉为三足式,炉身为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捧莲

材料二   部分宋朝展品   

沈括《梦溪笔谈》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钧窑 玫瑰紫大花盆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定窑 划花萱草葵瓣口碗石刻朱熹自画像
手持罗盘的陶俑“南海1号”沉船上的瓷碗

(1)阅读材料一,分析“二侍填香石刻”的史料价值。
(2)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三件展品,与材料一中的石刻一起策划一个微展览,结合时代背景撰写该微展览的介绍。要:写出所选展品序号;此介绍应包括展览主题、展品与该主题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
2023-07-19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族交融

材料一   

材料二   (刘聪)以永嘉四年(310年)僭即皇帝位……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省吏部,置左右选曹尚书。自司隶以下六官,皆位次仆射。置御史大夫及州牧,位皆亚公。

——《晋书·刘聪载记》

注:刘聪,匈奴族,前赵的建立者。

材料三   (石)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

——《晋书·石勒载记》

注:石勒,羯族,后赵的建立者。

材料四   东汉后期,军队将士开始穿着裤褶服,也称为戎服。这种服饰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魏晋以后,军队中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般都要穿裤褶。在皇帝亲征或者国家内外戒严时,文职官员也需要穿着裤褶。

——摘编自张鹤泉《魏晋南北朝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东晋十六国局面形成的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阐述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
2023-07-19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不结盟运动
时间首脑会议简况
19619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25国首脑参会,会议提出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要求废除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196410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47国首脑参加,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会议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
19709第三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54国参会,会议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表示“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经济独立”。会议还决定,要促进互相合作,发展区域性的一体化运动。
19739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75国参会,会议要求发展中国家从掌握自然资源主权和确定原料价格着手发展国民经济,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的立场。
(1)阅读材料,指出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所涉及的重大时代议题。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
2023-07-15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城市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有很大的扩张。建筑和城市建设上大多仿照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即便在建筑构件上,也创造性地应用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要素。在以前基督教神权统治时期,西欧城市空间要素中最突出的主体元素是教会和封建王宫的宫殿,即使有市政厅也不是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而文艺复兴之后,富商大贾的府邸、供市民讨论决议的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开始逐步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变得次要起来。城市里各种满足世俗生活、学习等需求的场所如图书馆、市民广场等也越来越多起来。同时,城市选址、设计上还受到地理学、透视学等影响。

——摘自彭敬仪《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与广场建设》

(1)阅读材料,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市相较于中世纪城市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变化体现的时代特征。
2023-07-15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数据来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2019》和《十年伟大飞跃》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史事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
2023-07-15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印刷书

材料一   15世纪中期,德意志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到15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共开设了50多家印刷所,从事印刷业的工匠超过200人。印刷书也从德意志传往欧洲各国。

   

——【俄罗斯】亚历山大·马克西莫维奇·茨冈年科《世界图书出版与印刷博物馆》等

材料二   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业,原因是印刷业属于新兴企业,行会的束缚不那么厉害;同时,建立印刷厂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所需原料也比较复杂,工种要求也较高;印刷业还与市场需要密切联系,威尼斯和塞维利亚的印刷业主必须注意莱比锡每年春天的图书贸易会,尽管二者相隔半个欧洲的距离。资本的投入、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市场状况,都使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兴行业。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印刷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

时间明末清初晚清与民初
翻译人员利玛窦、汤若望、徐光启、李之藻、南怀仁等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梁启超、林纡等
翻译的主要内容《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德国《星盘》节译本)《律历渊源》《四书)《赵氏孤儿》《四洲志》《海国图志》《天演论)《原富》《《国富论》)《法意》(论法的精神》)《格物入门》《巴黎茶花女遗事》

——摘编自刘波《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比较研究》

(2)翻译书籍促进文化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比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
2023-07-1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料阅读与时空观念(     

①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时曾任辽东太守的崔定的《政论》

②(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捶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4中记载的列强贩运华工的情形

③托勒密埃及的纸草文书:“所有的谷物,除了用作种子,以及不能从水路运输的以外,都发下(到亚历山大里亚和尼罗河去),这样就便于把谷物装上第一批供应的船……”

——《对管理人的指示》,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④《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⑤(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巳。

——【南朝】范晔《后汉书·伸长统传》

⑥我已经撒销了宗教裁判所……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营旅舍、烤炉、磨坊、捕捞金枪鱼的器材、渔场,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

——《统一司法,废除封建权利——告伊比利亚丰岛居民》,《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⑦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佘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1)在下面图示中的字母处,填写一个相应的史料序号。在A.B.C三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时间先后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在G、H两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地理位置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

(2)分别指出史料①⑤⑦的史料价值。
2023-07-15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这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其一,在官吏任免方面,突破“亲贵合一”“世卿世禄”的旧制。选拔官吏,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其二,以玺印符节作为官吏权力的象征和凭据。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其三,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国君采用合券制,年终稽查两片符券所载数目的盈亏。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其四,推广俸禄制。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色,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