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侨乡与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   广东省的五邑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缘,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区组成,因为寓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众多,所以人称“五邑侨乡”。早期的五邑海外移民也是去往东南亚,鸦片战争以后改变流向,以移民北美洲为主。当时回国帮助外国公司招聘华工去北美淘金、修铁路的人多数是五邑人,家人串家人、亲戚串亲戚、乡亲串乡亲,于是五邑地区的移民方向发生了变化。

   

       广东省五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碉楼是具有防御性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开平是“中国的碉楼之乡”,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大规模的兴建在清末民初。侨眷相对富裕的生活被土匪觊觎,华侨成为建设碉楼最积极的力量。碉楼最多的是采用进口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外国建筑技术建造的,在全国其他乡村地区极其少见。从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到拜占庭和哥特式建筑,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建筑、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的建筑,都可以在开平碉楼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很多碉楼将中式的“喜”“福”“寿”“禄”字形,荷花叶、中国结等图案,糅合于外墙的装饰中。在各村中,最漂亮的碉楼往往是居楼。卧室、书房、卫生间、厨房等功能用房齐全,有的居楼还安装了供水系统、消防系统。

2001年开平碉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开平保护管理规定》。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群,属于《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概述近代五邑地区海外移民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开平碉楼的特点。结合所学,简析其申遗成功的条件。
2023-08-02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千古大运河

材料一   大运河的开凿始于公元前5世纪,7世纪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如下图____),13世纪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如下图____),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此后各时期继续延伸河道。隋炀帝即位后,为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还专设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元史》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兼领都水监郭守敬运用测量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了运河北端的水源问题,使漕船可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明、清两朝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大运河完全使用人力开挖修建,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见证。

(1)依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写在材料一的“____”上,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依据上述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大运河长期运行的历史背景。
2023-08-02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3 . 拉丁美洲五百年

材料一   数千年来的孤立隔绝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1500年时美洲印第安人的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的西欧人和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人的技术水平……他们只有石质、木质及骨质工具,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起初,美洲印第安人被西班牙人的火器发出的声响和射杀效果,吓得魂不附体。那些冲锋陷阵的骑兵,也令他们胆战心惊,以为人和马是合为一体的可怕动物。

材料二   

   

材料三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年~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程度、性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材料四   在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看来,全球化目前所带来或加剧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本身……卡斯特罗为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然而,乘客们旅行的条件是极其不平等的。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内有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可进入全球通信网的设备;他们有丰盛而营养均衡的食品,饮用干净水,享受先进的医疗,并能受教育……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他们挨饿、患病、绝望了……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拉丁美洲政治形势的变化。
(3)依据材料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菲德尔卡斯特罗观点的认识。
2023-07-28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4 . 史料研读

以下是有关唐朝西北地区的史料

史料名称内容介绍或内容节选
①《唐西周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词事》吐鲁番出土文献,内容是住长安的胡商曹禄山向西州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申诉,称汉商李绍谨借曾兄长丝绸后司往西域经商,其后兄长失踪。西州都督府交下属高昌县审理判李绍谨归还本息。
②《新唐书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渡淡河,至焉耆镇城。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指驻军机构)城……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③《银山碛西馆》《宿铁关西馆》是唐朝岑参在银山碛馆驿、铁门关馆驿所做两首诗,描写了边塞生活。
④《唐天宝十三载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敦煌出土。内容包括立契当事人(杨神岳)、标的物(小麦)、数量(捌硕)、还贷期限(八月)、违约责任(牵掣车牛杂物)、立契原则(官有政法、人从私契)。
⑤《唐贞观二十二年洛州河南县桓德琮典舍契》吐鲁番出土。记载了洛阳坊民张元隆(西域高昌人)和桓德琮围绕房产质押后未及时偿还债务所产生的纠纷,经坊正调解,限期还钱,重订了这份契约。
⑥《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吐鲁番出土的互市官司制定的物价表,记载了来自中原、中亚、西亚、欧洲等350种商品,商品按质分三种价格,并设置了不同商品的“行”。
⑦回鹘铜钱在北庭古城发现,圆形方孔,背面胡文,正面汉字“日月光金”,判断与摩尼教有密切联系。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运用上述史料,确定两个主题展开历史研究。
要求:主题明确。研究包括史料说明,及由此得出的历史认识。每个主题至少依据两则史料(标序号),同一史料可在不同主题重复使用。
2023-07-27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5 . 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设立新式学堂一览表

创办时间(年)学堂名称地点主要专业设置创立者
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俄文总理衙门大臣奕䜣
1866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舰船制造和驾驶闽浙总督左宗棠
1883金陵同文电学馆南京电讯两江总督左宗棠
1885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枪炮使用、攻守战法直隶总督李鸿章
1887新疆俄文馆迪化俄文新疆巡抚刘锦棠
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舰船驾驶、陆战战术两广总督张之洞
1890威海水师学堂威海舰船驾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1893北洋医学馆天津天津军医直隶总督李鸿章
1896江南陆师学堂南京马、步、炮兵种阵法两江总督张之洞

材料二   上海已经变了,街道比以前宽阔,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高跟鞋的青年妇女,男子已经剪掉辫子。我碰到一些野兽似的外国人简直拿黄包车夫当狗一样踢骂,我很想打抱不平,但想到治外法权,只好压抑了满腔气愤。大家还是少坐黄包车,多乘公共汽车和电车罢!但是这些可怜的黄包车夫又将何以为生?回到乡下种田吗?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农村剩余劳力……让他们去做工吧。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工业又无法发展。只要军阀们肯出钱,这些过剩的农夫随时可以应募当兵,在这种情形下,欲求政府稳定势不可得,因此发展工业的路还是走不通。

……随后就到乡下去看看老朋友,村庄的情形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女人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年轻的一代都上学堂去了,很多男孩子跑到上海工厂或机械公司当学徒……(我的大伯母)发现进过学校的青年男女有些事实在要不得,他们说男女应该平等,女孩子说她们有权自行选择丈夫,离婚或者丈夫死了以后有权再嫁,他们说根本没有鬼,人死了之后除了留下一堆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说唯一不朽的东西就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

(1)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了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学堂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是1917年蒋梦麟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记述的见闻,请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解读材料。
2023-07-27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6 . 古代军队建设

材料一   (西周)被封者率本族人到封地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向面扩展。这种据点称为“国”,“国”以外称为“野”。国、野的居民称为国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

(秦汉)在郡县在籍男子承担徭役的基础上,普遍征发丁役当兵。如汉代男子在23﹣56 岁之间,必须服兵役2年。汉武帝时还从熟悉胡、越情况的汉族、匈奴族平民中募兵,以应战争需要。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官府经营贸易称回图贸易(简称回易)。在两宋时期,军队广泛从事回易活动。宋初,太祖特许将领在“所部州县,笼榷(指盐铁酒等商品专卖)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中央政府为军队回易广开绿灯最直接目的是补贴军费,但将领“名为赡军回易,而实役人以自利”。由于回易的普遍,大量士兵不参与训练,军中有“匠民、乐工、组绣、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并以次官员占留手下,或五七百人,或千余人”,所制产品多为将领回易赢利。“诸军屠酷(指经商)城市,日夺官课,重载络绎,不税一钱”“且是挟朝廷之势,以争利于市井”。

——摘编自李洪《宋代军队回易述论》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到秦汉兵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述宋代军队回易盛行的现象。
2023-07-27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7 . 历史解释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真实发生的过去’(the past as it actually happened);只能有对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终极的;每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他们不仅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而且有义务这样做,因为的确有一种求答案的迫切需要。”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从国际体系的结构而言,德国的崛起和欧洲同盟体系的僵化是两个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实力迅速上升;引起了英国对于自身霸权的担忧,英国开始放弃了其扮演欧洲大陆外交均衡者的角色,1904年与法国结盟,1907年与俄国结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德国看到自己处于被包围之中,也加强了与奥匈帝国的联盟关系。从国家层次来看,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是多民族国家,都受到正在兴起的民族主义的威胁。而德国国内的社会问题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从领导人的角度来看,平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领袖们的特征。奥皇、俄皇特别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之一。

——摘编自【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材料二   冷战及其起源是世界当代史研究的热点。中外学者围绕冷战起源中谁是主动挑起者、谁是被动迎战者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关于冷战起源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主要的主张者
①美国霸权论: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多为中、苏(俄)学者、也有部分西方学者
②苏联扩张论:战后苏联企图推行世界革命使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流行于西方政界与学界,特别是英美学者
③美苏共振论:冷战是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部分中国学者
④英国推动论:冷战的主力是美国,但英国等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也起了推动作用部分中国学者
⑤综合作用论:冷战的起源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中国学者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的解释视角。并结合所学,补充2个其他视角。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3-07-2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8 . 人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       

彼特拉克《歌集》用写实手法描写人的美貌,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
卢梭《社会契约论》自由和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而且我们必须不是通过经验,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则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里的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

材料二   马克思始终强调,人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是社会的直接创造者。人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革命、最先进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成为马克思人学的重要内容。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不仅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也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那时不存在阶级差别,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人。

——摘编自宫维民《马克思人学对西方人本主义的超越》等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人思想主张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时代背景,阐释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超越。
2023-07-21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9 . 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材料一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材料二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尔东在其《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征服各方后,统治了波斯及罗马(部分地区)……那时的阿拉伯人,还没有文化可言,到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帝国局势日渐安定。他们迫切地要知道有关治理国家的各种学问。阿拔斯王朝的几任哈里发都提倡学术翻译,有大量的学者,从事着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译著作,翻译运动迅猛发展。

——摘编自丁瑞忠《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古代文明扩展的不同形式及结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出现的原因。
2023-07-21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世界史
10 . 中国古代人口

材料一 西汉末年至西晋中期人口对比图

材料二 从东汉桓帝年间的人口减少现象一直延续到赤壁之战前后,在这一时期,大小战争可以说是此起彼伏,战乱对生产力的破坏相当严重,大片良田变成荒野。而这一时期疾疫的蔓延并未停止,前一时期疾疫猖獗的地区仅限于中原地区,而到了这一时期,疾疫已流行到长江流域,甚至进入了成都平原。

材料三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末年到西晋中期人口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对人口的变化进行简要解释。
2023-07-19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