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着重指出,从国民革命失败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党团结领导群众在政治上、军事上和思想上同敌人进行了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成就;同时也特别指出了党在某些时期犯过的一些错误,其中以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所犯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正是因为有了对三次“左”倾错误的正确认识,党才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进行英勇斗争并取得伟大成就。《决议》秉持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通过对错误组织路线的深刻批判,始终坚守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实现了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赵阿飘《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探析——基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文本分析》

材料二   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新道路所作的初步概括,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决议》对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比较两个决议的异同点。

材料三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中华文明为出发点、以近代波折磨难为切入点、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落脚点,对党的百年征程进行全景式回顾,凸显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决议》用较大篇幅梳理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原创性思想、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和积累的新鲜经验,以光明前景的擘画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李弘业《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和启示研究》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的四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4-05-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历史试卷
2 .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曾言秦朝修筑长城造成的影响:“秦祸北构于胡,……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汉朝贾谊谈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武帝在修筑长城的前后,在河西至西域间修筑了新的防御工事。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无论是对长城线路的选择,还是对城防体系的完善,无不以秦长城为基础,而对长城沿线经济开发,也是沿用秦始皇的方式:移民实边、屯田开发、设立政区,与内地一体化。

——聂倩倩《长城与秦朝政治经济再研究》

(1)概括材料一中班固与贾谊对修筑长城造成的影响的看法;并说明如何理解汉武帝修筑长城和移民实边这些举措?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以前,长城主要是作为一种“因地形,用制险塞”的古老、庞大的客观存在,留下了“边城堡垒”的历史意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更迭,长城变成规范草原与农田、农民与牧民之间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手段,从防御屏障转变为区域安全、和平交往的保障……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孙中山在1919年出版的《建国方略》中写道:“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在这时,长城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万里长城”被赋予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在民间广为传诵,则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1933年可歌可泣的“长城抗战”中,宋哲元率领的二十九军英勇作战,“大刀队”的勇士不惜以血肉之躯同装备先进的敌人进行顽强拼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高亢嘹亮,振奋人心。“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长城谣》的曲调婉转凄凉,诉说着悲愤,号召着“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刊物编辑部《传记文学》

材料三   1961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围绕“长城与长城精神”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户籍制度随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而更加严密。汉代的《户律》有关于户口的登记、乡部负责人定户籍的办法与规定、户籍的保管、立户的原则、田宅的分割与继承等内容。秦汉户籍基本是一年一定,汉代每年八月,乡部啬夫、吏、令史要“案户籍”,民人不论男女老小原则上都要到场接受貌阅,时称“案户比民”。户籍主要登记出入关津的符、赀簿、戍卒家属廪食簿等。汉代的户籍主要是记吏民家口名年,所以在多数场合即称为“名数”“名籍”。从户籍登记的内容上看,秦汉的“八月算人”,实则在户籍的基础上,与赋役征收相关。

——摘编自杨际平《秦汉户籍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下表为元明清时期关于户籍制度规定的一览表

时期户籍制度规定
元朝将民众按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又在此基础上根据户主职业划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儒户等。各色人户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的地位是不同的。
明朝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人,作息之道互知焉。
清朝户给印牌一张,备书姓名丁数,出则注明所往,入则稽其所来。来路不明者要“捉”去治罪。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人口流动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户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元明清户籍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古代户籍管理功能的发展趋势。
2024-05-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的重要谈话

材料三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3.10.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有关主张的原因并指出材料论述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这一谈话发表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理念和世界意义。
2024-05-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使社会上掀起一个振兴实业的热潮,大量实业团体涌现出来;随着民众参政热情的高涨,入党结社蔚然成风,各种政党和政治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都和晚清时期不同。人们热烈期待着中国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对“振兴实业的热潮”的推动作用,并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未能“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的原因。

材料二   当1956年9月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时,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但是党的领导人也认识到,它仍有许多任务有待完成,而且新制度中还存在缺点;所以这次党代会的特征是对政权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坦率得惊人然而又极为自信的分析。

——摘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简析1956年党代会呈现“洋溢的自我庆贺”的缘由。结合所学,概述此次会议对党的主要任务的“自信分析”及影响。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萍舟吾兄: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谅达。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二十)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谢晋元1937年家书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三   如果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因此而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攻占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与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突击,然后在近东会师,把苏联隔离起来,然后吞并埃及,切断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那么欧洲就完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1942年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谢晋元这封家书出现的时代背景,“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哪一历史事件并简要分析其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的话反映了二战发展到哪一阶段,并简述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
(3)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则指出其史料类别,并说明其对研究中国抗战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同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   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 “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 “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     俗体育活动内容。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新式学堂中开始设置体操课程。1903年,清政府实行“癸卯学   制”,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 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体育课的广泛开展。增强了国民的体质,还在凝聚国   力、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三 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   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节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载于1917年《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育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2024-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1877年,为保障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工作。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销,直到次年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后改机车曳引。1885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年李鸿章奏准把唐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展筑到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名义下,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二   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

津浦(津镇)铁路修建大事记

1898容闳请修津镇铁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径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
1899在英德利益妥协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借款订为740万英镑,年息5厘,借款期50年。
1900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筑路一事遭到当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问。
1903英德要求与清政府“速行商妥”正式合同签订,清政府一直以拖延方式回应。
1905收回利权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开,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
1907清政府批准自筹款项修建津镇铁路,英德两国获悉后以“妨碍邦交”为名向清政府提出诘问。后经各方谈判,三省以厘税做担保向英德借款,但办路“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
1908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6月正式开工修建。

——整理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三   唐胥铁路起点“唐山铁路遗址(现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与津浦铁路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附近铁路得以修建的契机和阻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分析造成铁路修建过程曲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分析唐胥铁路与津浦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
2024-05-1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以来,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基本上解决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也陷入了一定的历史困局之中。政治上,“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地方长官以事上为能,“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君主对于地方“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由于任期有限和回避制度,地方长官对地方事务往往疏离,不得不任用当地的胥吏。胥吏们父子相传,谋取私利,造成了“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局面,无异于“养百万虎狼于民间”。

——摘编自吕冰洋《央地关系的历史困局与顾炎武的思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开始,央地关系进入一个调整期。20世纪80年代,财政上的包税制改革使地方收入大增。1994年又实行分税制,将主要税种划分给中央,但同时又规定了中央对地方税收的返还制度。同时,地方获得了一定的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20世纪80年代,中央还向地方下放了一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投资审批权等经济管理权。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实行市场经济和“政企分开”的目标,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宏观调控,地方政府也退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中共中央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权力下放和市场化的措施。

——摘编自顾煜《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以来央地关系困局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央地关系调整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4-05-12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人为学习外国语言,观察外国的文化、礼仪和社会,纷纷涌向海外,前往欧洲大陆学习、游历。海外旅行逐渐成为深受英国绅士欢迎的一种教育实践,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大旅行”则发展成为该实践的典型形式。18世纪中期,托玛斯·纽金特在编著《大旅行》一书时,称赞旅行是“一种明显旨在以知识丰富头脑、订正判断、去除教育偏见……成就完美绅士的习俗”。事实上,在18世纪,“大旅行”得到强调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游历让年轻绅士在比较中认识到本国的优越性,从而最终让他们更加依恋自己的祖国。

——付有强《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时,英国进入到了大众旅游的新时代。18417月,英国旅行家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各类游客500多人,从莱斯特包租火车,来到35公里外的拉夫堡观光。在连续组织类似活动的基础上,他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商业性质的旅行社,现代旅游组织形式由此诞生。库克还于1845年首次编写了旅行指南,介绍旅行中应观赏的景物。在某种意义上,英国近代大众旅游的发端或以乡村为起点,或与乡村有关联。海滨休假最初以海岸渔村为基地,库克组团旅游的目的地拉夫堡就是个乡村小镇。

——刘丹青《英国: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人旅游出现的变化。
(2)16-19世纪英国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述其历史背景。
2024-05-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