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中国金融中心与世界金融体系

材料1912年,中国银行在北京开业,并赋予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及相应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京、天津还增设了许多商业银行。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已高于其他地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适当分离,把上海发展为金融中心的方针,设立中央银行于上海,并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行南移至上海,并增加官股、指派官股董事监事。1928年,北平(当年北京改名为北平)某银行的营业报告写到:“北平入春以来,因南北军事未经解决,交通又复阻滞,以致银根枯窘,各业均受影响,倒闭时有所闻”。

——摘编自吴景平《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


(1)依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转移,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

材料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66个国家代表与会。英国企图让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承担保持世界金融货币平衡的义务,从而维持英国自己的主导地位。

4月19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实际贬值41%,英法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迫切要求召开国际会议以稳定汇率
6月12日,会议召开
6月14日,英法美达成初步协议:将美元稳定在4美元合1英镑的水平,允许上下浮动3%
6月17日,罗斯福总统来电反对此协议,称“要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不能只靠三四个国家的努力,需要在世界范围采取行动”
7月3日,罗斯福总统再次来电,提出“固定汇率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做的是……方便产品交换、互通有无”
7月27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实质性问题未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2)结合所学,为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撰写一份解说词。
2021-05-11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东印度公司

材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60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一批伦敦商人贸易的垄断权,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对中国、印度、印尼等国的贸易。英国女王、贵族和一些政府官员也参与了投资。
1699东印度公司将英国毛纺织品输入中国,发现无人购买。
1720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赚取丰厚利润。
1730东印度公司有五艘商船来华,共载白银58万余两,货物只值13711两,白银占比高达97.7%。
1736东印度公司开始购买畅销欧洲的棉布“南京布”。
1757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在英国社会个阶层普及。
1773东印度公司将鸦片走私输入中国广州,并垄断了对清朝的鸦片走私。
1797东印度公司取得鸦片生产制造的垄断权,利润逐年增加。
1818东印度公司为了独霸鸦片贸易,发动了马拉塔战役,最终控制了印度西部地区。
1829英国国内工业资本家陆续供给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
1833英国政府取消东印度公司对清朝的贸易垄断权。后来东印度公司获得收益的重要途径为贷款给印度农民,让其从事鸦片生产,再将收购来的鸦片贩卖到广东。
1858东印度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等


阅读上表,划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主要阶段并进行评析。
3 . 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材料一   1952-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1952195619651978198420122018
收入(元)6278100132355838914617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农村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依据《中国农村贫困检测报告(2019年)》

材料三   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2020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
2021-05-10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西域都护

材料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初置。”《汉书·郑言传》载:“自元狩(汉武帝年号)之际,张骞始通西域;至于地节,郑吉建都护之号。”

材料二 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的莎车(西域诸国之一)等国在天山南道发动叛乱。《汉书·冯奉世传》记载,都护郑吉、汉使冯奉世等“遂以节(古代使节的权力凭证)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拢其域。”

材料三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乱,《汉书·西域传》载:“其后日逐王畔(叛)单于,将众来降,护郑善(西域诸国之一)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是岁,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古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



(1)对比《汉书》不同篇目对西域都护设置的相关记载,指出其异同,并谈谈你对记载差异的看法。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与意义。
5 . 日本的职业教育

材料   1880年以后,日本文部省接管了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日本文部省相继颁布的《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实业学校令》等法令法规,其中规定:实业学校的目的在于对从事工业、农业、商业的实业者施以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1894年颁布的《实业教育国库补助法》规定:每年支出15万日元,用来充实和兴办实业补习学校。1930年,日本初等职业教育的实业补习学校数量已增加到15000多所,在校生127万余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业学校已发展到974所,在校生28万余人;高等职业学校的实业专门学校增至51所。1937年,日本政府成立教育审议会,全面扩充和增设实业学校。在农业教育机构中努力培育面向大陆的开拓者。在工业教育机构中,重点扩充与机械、船舶、采矿、冶金、化学、电气等工业部门相关的职业教育。1943年,日本政府颁布改正的《实业教育规程》,体现出浓重的军事化色彩。职业教育的政策完全抛弃了之前以谋求大多数国民享有安定的社会生活的目的。1945年,日本战败后,其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的职业教育。
2021-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都长安人口

史料作者史料内容
《唐律疏议户婚律》长孙无忌
(?~659年)等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分家)异财者,徒三年。”
《岑嘉州诗集·秋夜闻笛》岑参
(约718年~769年)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元氏长庆集·遣兴十首》元稹
779年~831年)
“城中百万家,冤哀杂丝管。”
《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举选状》韩愈
768年~824年)
“臣伏思之,窃以为十口之家,益之以一二人,于食未有所费。今京师之人,不啻(止)百万……以十口之家计之,诚未为有所损益。”
《长安志》宋敏求
1019年~1079年)
“唐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万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长安城内有两个县:西为长安县,东为万年县。)
《唐都长安》张永禄
(当代学者)
“(唐朝)平均每户人口在十口左右,故长安、万年两县所领八万余户,口数约在八十万人左右。再加上住在京师的皇族、宦官、宫女、禁军等,人数也在二三十万之多。……长安人口在百万左右。”

说明:《长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作者根据搜集的与长安有关的实录、传记等编纂而成。《论今年权停举选状》写于803年。当年,唐都长安地区发生旱灾,皇帝恐怕粮食匮乏,要求停止当年的科举考试。韩愈上书皇帝,对此做法提出强烈抗议。


(1)指出上述文献史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2)学者张永禄“长安人口在百万左右”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7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763年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及其全球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垒;第三阶段,冷战结束至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并日趋明朗的阶段。

——整理自崔兆玉、张晓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500年前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的变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05-09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体育与外交

新中国体育大事记

年份事件
50年代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同年,新中国接待了第一个苏联体育代表团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同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
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60年代1962年,中国第一次向非洲国家加纳派出了援外教练组,并承担了援助建设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的任务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70年代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70年代末,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80年代以来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90年,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5年,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我国“体育外交”70年历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烽燧遗址

2019年至2020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烽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桁木垒砌而成。在烽燧南侧还发现有土坯垒筑的护坡。遗址中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纪年,已发现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出土的军事文书数量最多,详细记录了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出土的木质实物标本记载了“计会交牌”制度(传递军情和政令),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烽燧遗址出土了《韩朋赋》《游仙窟》《孝经》等手抄本,都是当时风行一时的作品和书籍。出土的纺织品,主要为丝、毛、棉、麻四种。遗址中发现了34种不同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有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等,园艺作物有桃、杏、枣、核桃等;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有马鹿、野猪、黄羊、鱼等,多数属于野生动物。

(1)烽燧遗址出土了哪些类别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依据烽燧遗址的考古信息,概括其反映的历史面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饮食文化

材料一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编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与政治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