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485 年,北魏推行均田制,由政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分配。入主中原不久的游牧政权无法准确掌握人口、土地的数据,且豪强大族把持乡里,也不利于政府调查数据。次年,北魏实行三长制,从基层起严密控制户籍。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由三长负责检核人口和土地状况,并配合租调制,对受田农民征发租调和徭役。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材料二   自唐代中叶以后,作为户籍制物质基础的均田制渐趋废止。由于赋役剥削不断加重,逃避赋役的人也不断增多,而隐瞒地亩毕竟比隐瞒人口困难一些。所以自明代中叶一条鞭法实行摊丁入地以后,鱼鳞图册(地籍)便成为征派赋役的主要根据,而仍依向例编造的赋役黄册(户籍)实际上已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摘编自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原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推行三长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 二,指出北魏、唐及明朝户籍制度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2-12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4914010337
1957784405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
1981517826632515
198470303484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合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23-04-21更新 | 638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

——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1)对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苏联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导致了苏联解体。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2-06-17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2024-06-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5 . 人口与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时期年份口数出处
东汉157年(桓帝永寿三年)5600《晋书·地理志》
西晋280年(武帝太康元年)1600《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2900《隋书·李德林传》等
609年(炀帝大业五年)4600《隋书·地理志》
705年(中宗神龙元年)3700《通典·食货》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5300《通典·食货》
760年(肃宗乾元三年)1700《通典·食货》
820年(宪宗元和十五年)1600《旧唐书·穆宗纪》

材料二   (东汉末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东汉末至西晋初人口变化的原因;并据此辨析表格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要求:完整利用表格中数据;在已有网格线上制图;完善坐标信息,选择恰当的时间和数据刻度以清晰绘制线条。

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3)结合折线图和所学知识,阐释8世纪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4-01-20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反映唐宋时期什么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试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3-12-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北宋都城东京城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宋周邦彦《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铃。”《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了北宋定都东京的争论和东京城的面貌后,感受到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的依赖,欲进一步探究唐宋以来经济重心的变迁。下表为他所查阅到的唐天宝年间与宋元丰三年全国户口对比。

朝代唐代宋代
项目合计户数占当时全国的比重合计户数占当时全国的比重
北方528766259.02%573457738.22%
南方212829523.77%665842140.45%
中西部153745117.17%319857521.32%
总计户数895340815591573

——整理自傅蓉蓉著《北宋前期南方经济圈形成与文学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太祖与大臣讨论的结果,结合他们的对话概括古代都城选择重点考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东京城繁荣的原因。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   1978年和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数据一览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经济总量城镇化率
19783679亿元381343355亿美元1.8%17.92%
201782.7万亿元596602597427.8万亿美元15.1%58.52%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状态。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贸易环境开始恶化,出口受到阻碍(美国、加拿大等国是主要发起反倾销的调查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加速发展态势,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十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利益……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将促进贸易收支平衡、扩大进口、推进外贸多元平衡增长作为政策重,点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中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中国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摘编自冯雷等《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研究》

主题二   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三   


材料四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编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主题三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材料五   提到多极化,人们就认为是现有世界大国追求共同主宰世界的一种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中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其内涵……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多极化不同,而“应该将它视为一种崭新的追求,一种有别于强权政治时代的追求,一种谋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多样化的国际关系格局,一幅生动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政治局面”。

——摘编自梁凯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六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经验。
(4)根据材料三中图片,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所提倡的世界多极化的内涵,并指出基于这一内涵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
(7)根据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2023-1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8·纲要上第28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10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面事件发生的原因?
2023-11-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