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唐代、宋代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2024-02-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统一政权和地方性政权,其中由汉族以外民族建立的政权不在少数。民族政权因其地理和文化上的特殊性,形成与汉族统治王朝不同的特点,无疑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政权之间长期、紧密的互动和联系,不仅使得“大一统”的外延不断扩大,统一规模和深度得以伸展,也使得“大一统”的观念内涵和治理方式更为丰富,进一步巩固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格局。中国历史上多元互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局部统一造成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扩大,以及“大一统”在范围与观念上的扩展,共同推动了从局部统一走向大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摘编自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述充分);
3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是奉献给世界人民的健康饮料。在中国,茶文化注重“清”、“寂”、“廉”、“美”、“静”、“俭”、“洁”,饮茶追求质朴而雅致,这些与中华民族平和、内秀的性格相一致。

1417世纪,经陆路中国茶传播到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入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英国后,与英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英国饮茶有“开眼茶”、“上午茶”、“下午茶”、“公休茶”等等,还不时举行各种茶会。“下午茶”是英国饮茶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借此相聚,把杯论道,品茶出香,进行学术探讨。饮茶不仅茶具要求华丽精致,饮茶环境布置也相也要相当考究。饮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饮,而是有着极强的审美性,这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

——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节选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中美竞争

材料   在今天美国关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讨论中,华盛顿决策圈对历史隐喻与类比的运用非常普遍,其中有三种中美关系的类比最为流行:修昔底德陷阱、1914年“梦游者”们与冷战。尽管在这三种过时的大国阵营争夺实力范围的认知路径下,美国将中国视为“唯一有能力挑战现行国际体系”的国家,而且对中国已经表现出极为明显的采取“预防性”行动的强烈冲动和敌意的情况下,也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审慎”,着力反复强调“管控”中美关系的必要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20225月、副国务卿舍曼于20232月也分别在阐述美国对华方针的活动中表示,希望与中国在诸如气候、健康、禁毒等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必要的接触。

——沈逸:《构建数字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围绕“中美竞争”,提取上述材料的一则或多则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7-08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新农村新气象



图1 《婚姻自由》

——摘自张乐平、顾炳鑫等连环画《婚姻法图解通俗本》,1951年华东人民出版社

注:19504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5051日起施行。



图2 《土地证》

图片文字:去年冬天开始,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今年年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作;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

——摘自《新中国一年来伟大成就》,《连环画报》,1951年第9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对当时新中国在农村的基层治理情况写一篇观察报告。(历史叙述描写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层次分明;评论观点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而成的,具有相当成熟、相当稳定的形态,但是到了近代,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它就大体上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冲击”的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部缺乏活力的惰性体系,它长期停滞不前,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作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从“师夷长技”开始的物质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到制度层面文化的近代化,再到心理层面文化的近代化,每一步都留有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例如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等,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民族危机引发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解决这个危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它的内容,它的特点,也都是由这个危机和解决这个危机的要求所决定的;它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都是为解决这个危机服务的。一代代志士仁人,都是围绕着挽救民族危机这个主题,苦苦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到“排满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种种选择,都是为了这一目的。

——摘编自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中华脊梁·英雄与楷模

材料

人物主要事迹
杨根思(19221950年)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95011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与群敌同归于尽,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下卓越功勋。
钱学森(19112009年)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向前推进了至少20
袁隆平(1930-2021年)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项国际奖励。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整体或者局部),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等四校2022届高三模拟联考(一)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历史的断裂与延续

材料   一方面,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可能是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使得各地的物资互通有无,也互相依赖。另一方面,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是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其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的,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第三个因素,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方言虽然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阻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可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延续。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在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互相隔绝,只有到1500年左右完成地理大发现之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进行直接的接触。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大发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世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

阶段特点
萌芽时期(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欧亚各国贸易联系的加强,美洲大陆的发现,殖民贸易的兴起
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世界性生产,世界性消费,世界性分工
快速成长(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出现激烈动荡,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
稳定成熟(1945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经济制度逐渐健全,国际经济组织日益成熟,国际贸易增长迅速,跨国公司的国际地位日益突出

——摘编自雷兴长、杨志龙主编《世界经济》


从表格中任选一个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进行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