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服饰的记载(部分)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西汉)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太平广记》(唐)玄宗女寿阳公主嫁后宫诸王皆服胡服。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点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6-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禹自取之。”你支持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0-12-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郑和宝舟“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按照明代营造尺折算,宝船的长度就有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郑和船队不止规模庞大,随行人员数目也非常巨大,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各有专职,分工细致而明确。船队人员的所有开支无一例外全由大明王朝官方独家承担,而郑和船队在海上的航行动辄数月,物资消耗一项的数目就可想而知。直接牵涉的家庭成员在几十万以上,供应物资的东南沿海民众在几百万人以上。郑和下西洋是大明帝国整合全部东方民族千年航海贸易创造的最后奇迹,是强大的内陆农业文明试图以政治力量干预和塑造海洋贸易体系的一次尝试。这是古代中国大航海时代一个绚丽的高潮,之后便戛然而止,开始了近500年的闭关自守。

——摘编自陈杰《郑和下西洋的得与失》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就谓?谓文王也。昌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董仲舒进一步将其阐发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凡是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其存在的缘由。为什么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华大一统的奇迹?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以“中华大一统现象”为例证明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角度多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