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奠基人,是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重要符号。在历史长河中,舜帝的孝子形象不断演变,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如表所述。

先秦《尚书》中的舜帝形象是宋前文献所见最早的舜帝形象,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也认为:“大孝终身慕父母(感恩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汉代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篇记载瞽叟曾多次谋害舜帝,通过舜帝“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的反差,凸显了舜帝机智型孝子的形象,从而巩固了舜帝的孝子形象(注:瞽叟传说为舜的父亲)
唐五代唐代著作不单是对舜帝历史的记载,更是对其添加文学性的创作。《舜子变》是唐五代时期记述舜帝孝子故事最完整的作品。舜帝在其中依然是孝子的形象,但《舜子变》删除了唐代之前对舜帝所记载的传奇事迹,开篇便直接将舜帝塑造为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儿子,因此称他为舜子而非舜帝。曾有学者将舜帝的故事归结为“灰姑娘”类型的故事母题

——摘编自毕若玉《宋前舜帝故事和形象的演变研究》

围绕材料中舜的形象,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4-05-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稷下学宫”

20世纪以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稷下学宫”这个概念,部分专家考证,现在能查到的最早的“稷下学宫”一词来自1944年郭沫若写的《庄子的批判》一书。结合文献和目前考古勘探发掘成果来看,多数学者认为齐故城小城西门外侧建筑基址群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稷下学宫”。

下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稷下学宫”的记载

西汉《史记》“高门大屋”
西汉《盐铁论》“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极下先生千有余人。”
东汉《中论》“昔齐桓公田午(前374—前357在位)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北宋《稷下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北宋《太平寰宇记》“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
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对“稷下学宫”这一历史概念进行说明。
2024-05-1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3 . “汉字革命”

材料一

里耶秦简8-461号“秦更名方”照片

出土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一枚木方,用篆字刻画,内容有:“王室曰县官” “公室曰县官”“邦司马为郡司马”“毋曰邦门曰都门”“王游曰皇帝游”“王猎曰皇帝猎”等。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 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以来,电报和其他形式的标准化通信把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在一起,而通信系统从电报到打字机再到计算机,都以罗马字母为基础。晚清知识分子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一些有识之士主张简化汉字,推广拼音文字,以普及文化。卢戆章成为汉语拼音文字的首倡者。留美工程师周厚坤于1912年发明了第一台索引式中文打字机,被誉为中文打字机之父。到新中国成立前至少产生了30个拼音方案和多台中文打印机,终因自身存在着缺陷,兼之政局动荡,没能在国内推广。

1954年,新中国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1956年,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58年,中央政府选择了相对简单、国际通用的26个罗马字母,正式推出现代汉语拼音(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1979年,北京大学王选巧妙地把汉字用数学转化为点阵,将汉字占用体积缩小了五百倍,研究出了数字存储激光照排印刷系统,用电脑给汉字排版成为可能,王选因此被称为“当代毕昇”。1983年,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王码),首创“汉字字根表”,解决了汉字输入速度问题,由此得到广泛的推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汉字革命”。
2024-05-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香槟集市是中世纪最著名的集市。9世纪开始,一系列集市出现,经过一再特许和核准,开放时间不断延长。香槟地区的集市都归香槟伯爵管理,为规范和调节集市期间各种商务纠纷,集市内设有集市法院,从这里可上诉于王国最高法院。

香槟位于从佛兰德斯到意大利的商路上,东方来的香料、丝绸等经意大利商人之手到香槟再输往西欧各地。佛兰德斯的呢绒也通常在香槟集市上集散,运往意大利和东方。香槟集市云集埃及人、英国人和德意志人等经商。为便于交换,香槟集市发展了“钱兑商制度”。这种制度起源很早,随香槟集市成长发展起来。

香槟集市约在12世纪初始见于文献记载,13世纪臻于鼎盛。1286年,香槟伯爵的女继承人嫁给法王腓力四世,伯爵领地随之并入王室领地,被法王勒索大量钱财。百年战争以及威尼斯人开辟的新商路,使香槟集市失去了昔日繁荣。到14世纪初,香槟集市衰落。不过,香槟集市在中世纪商业史上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提取材料中有关“香槟集市”的两条信息,并结合中古时期具体史实分别予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明确,运用史实准确,阐释清晰)
2024-03-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东汉时期的社会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释放奴婢”是推动“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大惠民措施。《后汉书·仲长统传》中也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豪强的人口)万计”的记载。

有人据此得出,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盛。为豪强地主劳动的,大多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所以奴隶是东汉时期主要的劳动者,东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奴隶社会。

也有人提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东汉时期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仍存在奴隶制残余。

——据《后汉书》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对材料中某一种观点肯定、反对或修改均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6 . 汉代比较推崇“神童”,表为文献中关于神童的部分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童故事

神童记载内容出处




杨乌
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法言·问神》
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明慧。《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


杜安
(杜安在太学读书时)号曰“神童”。《艺文类聚》卷三一引《先贤行状》
(杜安十三岁入太学)号“奇童”。李贤注引《华峤书》




济北五龙
胶东令卢氾昭字兴先,乐城令刚戴祈字子陵,颖阴令刚徐晏字孟平,泾令卢夏隐字叔世,州别驾蛇邱刘彬字文曜,一云世州。右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当恒灵之世,时人号为“五龙”。《说郛》卷五七上陶潜《群辅录》
结合时代背景,对汉代“神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2-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土地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在政府、士绅等力量的推动下,通过征用族产,改造乡村中原有私塾、庙宇等设施,乡民集资兴学等手段,新式教育进入中国乡村社会。庙产兴学成为一股社会潮流,弥漫全国。山东《泰安县志》记载当时该县共有学校348所,其中93.68%的学校校址设在原来的道观庙宇。但是却出现破坏、劫掠新式学堂,攻击与新式学堂相关人员的“毁学”行为,见下表。

19041909年间典型“毁学”事件一览表

时间地点引发“毁学”事件的原因受波及的学堂名称
19048江苏无锡当地米业界及守旧势力反对官府增加用于办学的米厘。崇安寺三等公学、东林学堂
1904四川广安州当地习绅、僧侣仇视“庙产兴学”。旱灾发生,绅士借机造谣污蔑新式学堂。广安州学堂
1905江西乐平县当地官绅勾结以兴办学堂为名抽收捐税,农民负担加重。乐平县小学堂
1906河南永宁为筹集扩充学舍所需经费,知县下令限期向民众摊派,匪徒借机造谣生事。-
1907广东大埔县新式学堂学生对神灵的态度行为等与百娃传统的神灵信仰间的冲突。反对“庙产兴学”的士绅借天空不下雨造谣事。湖山初等小学堂
1907四川开县民众反“洋教”斗争。岳溪场、南门场、严家场、广福场、仁市场等学堂

——整理自东方杂志、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所述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4-02-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2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五谷”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10 . 革命歌谣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

建党初期,为了加紧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当尽力编著通俗的歌谣小册子”。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谈到“五卅运动”以后的社会状况时说:“听说上海街头巷口无一处没有不反对外人的招贴,无一处不唱反对外人侵略的歌谣。”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在革命运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川陕苏区的《工农永远是主人》《加紧春耕》《戒烟歌》等歌谣巧妙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编入其中。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创作革命歌谣唱述新生活,如《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迅速发展。结合当时的实际武装斗争所创作的《抗战动员歌》《杀敌歌》《收回失地保家乡》等抗战主题歌谣,面向群众和士兵四处传唱,一些革命歌谣还记载着日军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此外,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参与民主政治高涨热情的《乡选歌》等歌谣,也深受群众喜爱。

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创作热情高涨,对传统歌谣的改造日趋成熟。歌谣《停止打内战》《开会讨论来分田》《千年奴隶当了家》等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传递出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阐释革命歌谣的发展和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