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

1978年开始,港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影响最大的邓丽君之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吹入了中国内地。1979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本次会议不再继续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是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912月,李谷一使用邓丽君式的气声演唱了纪录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该歌曲还采用了探戈的节奏,配器也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在此之后,《北京晚报》等就对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对外来流行歌曲的模仿毫无价值,有的人干脆称李谷一是散播靡靡之音的“李丽君”,“使用气声是低级、庸俗、下流的”。因为存在巨大争议,电台、电视台曾停止播放《乡恋》这一歌曲。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得以改变,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观众点播的方式推出《乡恋》,李谷一才算摘掉了“李丽君”的帽子。

——摘编自曹桦《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

根据材料,以“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自1884年阿诺德·汤因比《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学者对工业革命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两个学派。

悲观派的童年时代就生活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代表人物碧翠丝·韦伯认为, “工业革命时期给人以巨大的、残酷的和倒退的体验,人们为此而生活窘迫,流离失所,身心憔悴,幸福不再。工业革命……被证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革命史学者,感受着战后西方经济的腾飞与福利,得出了“工业革命是现代经济腾飞的起点”这样乐观的结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场起飞,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式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缓慢渐进说”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史学者对上述两种工业革命的看法持批判态度。代表人物简·德·弗里斯认为,渐进变革的工业革命时代依赖于之前时代的长期准备,应该将1500—1800年作为一个长时段进行分析。工业革命实际上是1500—1800年经济缓慢增长的一部分,这种缓慢增长主要来自劳动时间与劳动量的增加,和所谓“大工业时代”、技术创新、社会变革没什么关系。

——摘自刘翔鹏《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史研究的新范式》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护女学生

材料   下图描绘了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的情形。该图刊于《时事画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八期。

女学堂之立,原以开导风气,为女界大放光明,入堂肄业之女子往来学堂,概从徒步,足见其情殷向学,不惜艰辛。乃无知愚民每见女学生游行街市,辄敢侮谑调笑,殊为可恨。此固风气初开、少见多怪所致,然亦未始非无人防范,至令肆情调笑,往往滋生争端也。现总局察悉此等情弊,特出示严禁,以资保护,略谓嗣后如有不自爱重之徒,敢以女学生为柔弱可欺,故相排挤,妄言轻侮,一经拿获,定从重办不贷云。此诚警局应有之责任矣!然吾谓女学堂服制,亦宜稍示区别,免一般之放诞妇女得假女学生之形式,招摇过市。如有冒充,警局可行干涉,是亦慎重女学之一端也。
结合材料,以“保护女学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花筒 : 一则冤案与晚清社会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著名冤案之一,它如万花筒,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状况。

人物与冤案

杨乃武,浙江余杭乡绅,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试中举。生性耿直,不惮忌官威而指责贪官,得罪知县刘锡彤。葛毕氏,绰号“小白菜”,其夫葛某暴病死亡,葛家人以为中毒身亡报官。验尸件作错判为砒霜毒杀所致。知县刘锡彤认定为小白菜所杀,严刑拷问迫其承认与杨乃武通奸谋杀亲夫,杨乃武被屈打成招。杭州知府不顾案件漏洞百出,宁枉勿纵,以通奸杀夫判决两人死刑,将案件上报给浙江按察使。

申冤与重审

杨家不服判决,到杭州知府处喊冤,无人理睬。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到北京告状,被都察院截回地方。但此案博得其他京官同情,案卷得以送达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处,经审查后认为该案疑点颇多,便呈递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旨,命浙江巡抚重查该案,并遣监察御史调查。浙江巡抚再次把杨乃武屈打成招,并不顾监察御史劝告此案漏洞,坚持维持原判。清廷再派官员重审,官员受贿,仍维持原判,监察御史有异议上奏朝廷,弹劾办案官员。

舆论与真相

杨姐二次进京告状,一些官员上书要求查明真相。《申报》持续刊出小白菜与杨乃武案件的进展始末,揭露二人遭酷刑逼供内幕,其它各报刊也相继报道。民间舆论沸腾,要求查明真相。1876年,朝廷命刑部尚书亲审此案,经刑部件作开棺重新验尸后证实小白菜丈夫因病而死,非中毒身亡,真相大白。

个人与朝局

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出狱,但已伤残满身,杨乃武的功名不得恢复,小白菜出家。该案所涉及的官员,除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充军之外,涉案官员均给予撤职处分,此部分官员大都是“两湖派的将领”,两湖派的势力遭受很大打击。

——摘编自虞佳臻、赵婷婷《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透视晚清法律文化》等

有学者指出,晚清社会在“黑暗与进步、秩序与失序、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艰难行进。”

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历史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2023-11-13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城隍信仰

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

——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做出合理解释。
2022-04-30更新 | 48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6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2月新高考适应性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史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视角经历变化的过程。

年代作者、著作世界史书写视角
1902梁启超《新史学》呼吁国人研究世界史以了解中国在今日世界之中的位置;提倡用代表西方成功经验的进化思想来重写中国历史。
1934何炳松《外国史》反对“欧洲中心论”,认为“欧洲和中国固然为东西两洋文化的重心,不可忽视,但亦不宜偏重。”
19494周谷城《世界通史》“欧洲通史并非世界通史之中心”;“不能忽视亚洲及欧亚之间的活动”;应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更迭理论来划分世界历史的时代。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一战结束的历史。但受苏联世界通史模式影响。
199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突破了苏联世界通史模式,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考察世界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
2004马克垚《世界文明史》通过全球视角将各文明的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进行勾勒,强调各文明的发展、交流、共存,揭示世界的多样统一。
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展示了世纪之交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独立见解,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中国的世界史话语体系。

——摘编自徐蓝《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世界史书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