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从何时开始,及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学术界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欧洲文艺复兴说、新航路开辟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等,每一种学说皆自成体系,有着其较为科学的划分依据。

在国内学术界中,或许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而进入21世纪后,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又开始盛行。笔者认为,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不能太模式化地划分。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

——摘编自卢鸿运《世界近代史开端新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陈涉世家》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起细微,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候。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史记.高祖本纪》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于是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说明需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历史多样性发展进程中,就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实践性与创新性。

材料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说,后世儒学家大多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体现为民本思想,民本思想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老子提出“道”的概念,直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人的存在,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将天、地、人视为一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牡丹亭》《红楼梦》发出了对人性、良知的热烈呼声。宋应星则以“天工”表达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一部体现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科学哲学观念的综合性科技著作问世。这些中华文明成果,不断呈现出中华民族因循儒、道思想精华、持续创新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对人生意义和宇宙起源等社会和自然问题的知识追求,被当时的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柏拉图融会贯通哲学和数学知识,为后世几何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亚里士多德建立政治学、逻辑学、物理学等学科体系,对欧洲科学知识的系统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14世纪人文主义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发展到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权、平等、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从16世纪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发展到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等欧洲自然科学取得的重大突破。类似哲学和政治思想、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特点,人类社会一直在各个领域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实践和科学求索中不断推出新知。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3》《历史选择性必修3》《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或世界文化成就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清晰,史实准确,论证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22-08-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在江南,原本以政府内贸、东亚外贸为主体的商品经济,经过鸦片战争后渐渐转化为欧美国家外贸经济占据重要份额的经济形态,这更加凸显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特征,而非消减
1840年以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虽然江南等特定区域仍然具有庞大的内贸经济基础,以及和东亚、东南亚外贸联系,但仍属于封建经济的附庸。鸦片战争后,受到欧美外贸经济的影响,江南地区才出现“半封建”的商品经济、外贸经济

——整理自瞿骏《中国近代通史教学的“知常”与“察变”》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籍中的北宋相国寺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问当拜与不拜?(僧官)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日:“见(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太祖会心一笑。

——(宋)欧阳修《归田录》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命重建三门……亲填金字(匾)额,日“大相国寺”。

——(宋)王振《燕翼诒谋录》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无所不有。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本朝进士题名,皆刻石于相国、兴国两寺,盖效(唐)慈恩(寺)也。

——(宋)高似孙《纬略》

天子……(按例)上元(节)幸集禧观、相国寺。

——(元)脱脱《宋史》

国朝凡水旱灾异,有祈报(祈求和酬谢上天)之礼(于相国寺)。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辽国人使(使臣)于相国寺、集禧观拈香,不依旧例重行立(两列站立),其馆伴使副(宋接待官员)……不合依随(没有纠正)……罚金三十斤。

——(宋)寺焘《续资治通鉴长蝙》

(帝)赐高丽使人(使臣)相国寺烧香。

——(宋)慕容彦逄《擒文堂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从相国寺看北宋”这一话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解读北宋的社会面相。(要求:可围绕一种或多种面相进行解读。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