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5 道试题
1 . 中西历史的“似与不似”
罗马与汉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同时并立于东西方,两国都有强大中央政权,也都依靠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圈。中华文明维系数千年不中断,而罗马文明也在文艺复兴后浴火重生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哥伦布与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明代中国和印度洋地区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朝贡外交和海上贸易网络……郑和已经在哥伦布之前推动了中国和整个印度洋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早期的全球化,郑和作出了与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相同并且更早的贡献。

——【加】陈忠平《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同时生活于1617世纪,并同时在中西方戏剧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剧作都哀婉动人,描写真实而丰富的人性,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现实展开批判,两颗戏剧之星同时闪耀于东西方,实在是近代艺术史上引人入胜的情景。

——张玲,付瑛瑛《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通过以上材料,有人看到了中外历史的相似,也有人读出了中西方的差异。请围绕以上材料自拟主题展开论述,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2 .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是中国家训的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的家训(节选)简表

家训名称作者内容
《帝范》
《戒皇属》
李世民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夫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杨氏祖训》杨万里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栽苎种麻,助办四时之衣食,耕田凿井,安排一岁之种储。
《女论语》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分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共十二章。
《居家杂仪》司马光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童蒙训》吕本中主要讲述了尽孝、明礼、诚信、风节、仁慈、谨慎、庄重、勤劳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示儿》陆游人生百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时期家训文化的繁荣加以评析。
2022-05-31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在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中国近代史学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是以武昌军队起义开始的,在随后几周、几个月内,革命运动非常迅速地扩大到华南、华中,甚至华北部分地区的各个城市,但是不管哪里这一运动几乎都是纯粹军事性质的。有些地方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特别是在广州和上海,但所起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形势。



根据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信息,围绕“革命力量”,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3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八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二)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中期,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才有资格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明朝文人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潮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画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崇尚服饰奢华成为一种时髦。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江南地区兴起了“园林热”。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一些钟情山水的文人或结伴或独行,遍游山川,出现了徐霞客等一批旅行家和沈周、唐寅那样喜欢自然山水的画家。

——摘编自陈忠海《回看历史,大明朝因忽视“供给侧”错失机遇》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写出信息,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9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治国与富民】共同富裕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要义。
时期主张/措施
先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


“圣王之事,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


“论其税赋以均贫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与侈惰也”            

——韩非子

均田制、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义田、义学、义宅等社会救济
明清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
近代“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康有为《大同书》


“平均地权”                    

——孙中山


“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时期口号

现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个”有利于,“先富带后富”             

——邓小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有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2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三校2022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要求:论从史出,逻辑清晰,时空正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
(2007年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吕录(节选)
(2019年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亥革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2022-05-29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

辛亥革命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中国近代以来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革命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2无产阶级才是“辛亥革命唯一的完成者与领导者”,“以前的辛亥革命是推翻满清的专制,往后的辛亥革命是推翻国民党的专制”。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3

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完全统一是历次辛亥革命周年纪念讲话的规定议题。

——据杜家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逻辑转换》整理


据表中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318日,被马克思热情赞誉为“英勇斗争的范例”的巴黎公社起义爆发。19171025日(俄历),俄国十月革命庄严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从1871年到1917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越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疆域,在东方落后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巴黎公社起义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指引列宁确立俄国革命和建设任务,并为十月革命提供重要方法论。列宁也深刻认识到巴黎公社起义的重要地位,提出俄国革命要沿着巴黎公社开辟的道路前进,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巴黎公社起义的论述中得到重要启示,为俄国革命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历史实践表明,十月革命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俄国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吴日明《巴黎公社起义与十月革命道路的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27更新 | 31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代表人物思想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曾国藩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黄兴今者共和成立,欲苏民困,厚国力,舍实业末由

——《铁道杂志序》

毛泽东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整理自贾正东《湖湘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以湖湘人才群体为视野》


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任选两个人物,提炼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印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五月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