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学良西安事变,坏了大局,很多人要求杀张以谢国人,蒋念在昔日情分上谅解其为别人利用,一时糊涂,只是解除兵权,予以幽禁,但生活上仍旧无微不至地关照,让他活了百余岁。19581123日,蒋介石在台湾桃园大溪官邸召见了张学良。“总统说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蒋介石去世,张深情挥毫关怀之殷,情同骨肉!历史上,中国曾三次遭到外敌全面入侵,其中两次亡国:一是宋,二是明;唯一没有亡的,是中华民国。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领导四分五裂的中国,全面战胜强敌日本,主导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回新疆、东北、台湾主权,使积贫积弱的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四大国,他若不是民族英雄,中国便无人敢称民族英雄!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42天后法国投降;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半年内即有100多万苏军投降;1931年日本进攻军阀混战的中华民国,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抗战14年,并取得最终胜利。西方称为“最勇敢的同盟国元首”“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国家元首”

——《客观的认识蒋介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取材料中对蒋介石的任何一个看法,结合史实和材料反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中,将基础课程明显减少,专门化课程的总学时高达400学时。虽经1953年青岛修改教学计划会议,这种情况有所缓解,然而,综合大学只重教育不重研究、工科院校又只注重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某些专业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纠正,导致基础理论工作无人问津。加之学习和使用俄语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风靡全国,语言的障碍制约了中国与世界其他科技大国的交流,无形中越发拉大了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摘编自刘茗、王鑫《建国初期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对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人类社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民主科学的思想彻底埋葬了封建专制文化,工业文明踏浪而来。处于全球失衡断裂带上的“贫穷落后”欧洲“小国”抓住历史机遇,走向前途未卜的海洋,开辟新航路,靠经营海外贸易致富,结果导致了诸如“发现新大陆”、建立殖民帝国、商业革命、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完成了全球史中的角色转换,成为“大国”。而过去辉煌一时的东方古老国度,如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却趋于衰落并日渐衰微,逐步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有学者认为,在全球史中,是“西方崛起”导致了“东方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围绕选择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东方衰落”以中国为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