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作时间歌名歌词(其中部分歌词为节选)
1912《五旗共和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1935《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3《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一个呀嗨
1950《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982《我的中国心》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2016《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
依据材料中列举的不同时代的中国歌曲,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对歌词.中包含了的丰富历史信息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次党史教育的高潮。

材料   1937年至1940年,中共党员由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毛泽东发现许多新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较低,轻视对历史的学习,忽略对国情的把握,为此开展了党史教育。1941年中央收集了党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文件,编印成《六大以来》,供高级干部学习。毛泽东指明党史教育的目的是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全党还开展系列党史座谈会,形成了党史理论的重要成果。

1951年恰逢党的而立之年,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出版,是第一本简明党史,成为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研究著作。同年,收录了毛泽东不同时期论著的《毛泽东选集》出版,把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推向了高潮。

80年代初,开展党史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从而掀起了全党学习的高潮。邓小平还多次强调要将党史教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以教育党员树立改革开放思想。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必修课。

——摘编自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论题,评析党史教育的发展历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

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

郡县制郡一一县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一—县
二级制
二级制
魏晋南北朝州(府)县制东汉末期:州——郡—一县三级制
州一—郡—一县三级制
州一一县二级制
唐、辽道一一州一—县三级制
宋、金路——州——县三级制
省县制省―一路一一县三级制
明、清省一一府一—县三级制

——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


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4 . 中共的土地政策。

材料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摘录)

时间内容
1931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依据表格中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有关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0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鄂北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历史从来就不是刻板、静止、单线的,她是生动、鲜活与丰富多样的,下面的素材就呈现了历史这样的特性。下列为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的面孔以及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反应

不同面孔反应(或态度)
反动军阀洪水猛兽、异端邪说
守旧文人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青年学生良师益友、当头一棒
下层人民不识字、听不懂
运动领袖打到孔家店、废灭汉字
毛泽东将脏水与老母亲都一起泼掉了
蔡元培在北大不但未提“铲伦常,还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妻有别、朋友有信

请在研读表中不同面孔的反应,研判其理由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明确的观点,从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的面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2022-01-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西北四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表

阶段概况
1949~1980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第一拖拉机厂、天津拖拉机厂、常州拖拉机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1981~1995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1983年国家开始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经营农机;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了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具、手扶拖拉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等,而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的保有量停滞不前
1996~2003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联合收制机异军突起,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提高,一度成为农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摘编自尚书旗、王东伟《中国制造2025大众读本-农机装备》

从上表中任选两个阶段,指出这两个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选取两个阶段即可,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2-01-01更新 | 22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产生了政党,并在后来逐渐演变为近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改革开放既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又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政党体制来看,超政党体制是现代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汪波《西方政党政治与超政党体制∶比较与竞争——兼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生命力》


根据材料,就西方政党体制与中国超政党体制的比较中任选一个或数个比较项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924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签订了圣塔菲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1.凡在新发现土地上所出产、交换而得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都归他个人所有,并免予征税。

2.凡涉及上述物的诉讼,由他或他的代表以元帅身份掌握审判权。

3.他有权对一切开往新占领地的商船贸易,享有八分之一股份的特权。

4.封他以“唐”的贵族头衔和远征军元帅的称号,封他为发现土地的副王和总督。

5.其子孙后代永世继承其爵位、职务和权力。

——摘编自张家唐《论哥伦布西航的动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454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在奋丰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这样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以反常反封建为直接任务而又地广人众、情况极复杂、斗争极固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19816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规定:“一定要树立党必须由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德才兼备的领袖们实行集体领导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强调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并指出:“今后,除了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决不能再离开这个重点。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党干部特别是经济部门的干部要努力学习经济理论、经济工作和科学技术。”
202111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千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四个伟大成就;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奋困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十大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一个或多个重要决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10 .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

材料   根据清代刑部档案,许涤新、吴承明列出24例关于清中叶农村雇工的记载,雇工人数在8人之内的20例,占80%;20例中又以雇工35人为多。此外,雇工中短工占一半,属临时帮佣,只是家庭劳动力的补充,属于“农家夫耕妇馐,终岁劳动,日不暇给,则雇工力穑”。而西欧16世纪以后,农场的经营规模就出现了从小型向中型甚或大型发展的趋势。在R.H.托尼统计的英格兰67个农场中,33个农场的经营面积超过200英亩(合1200多市亩),占55%,已具有相当规模;12%以上的农场达500900英亩,可谓规模恢弘,现代农场的形象已依稀可见。

——据侯建新著《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明清时期中西雇佣劳动的规模相差悬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雇佣劳动呈现不同规模的原因,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