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最后30多年和16世纪最初几十年,英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下列为有关言论:

序号

有关圈地运动的言论

出处

1489年,英国颁布禁止破坏农村法案,1517年颁布关于指派调查圈地委员会的国王文告。这两个文件都描绘了农村的衰败情境,说明了英国统治集团对圈地运动所采取的措施。事实上,这些法令都是具文,而且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执行法令的人,就是进行圈地的家伙英国政府相关法令
你们的羊,平常多么驯良,所欲不多,而今天,据说,已变为这样的贪婪和凶蛮,甚至吃人了……所以,自从有一种贪食者,贪得无厌而残暴的人民公敌以一条篱笆圈围了几千亩地来消灭田界那个时候起……连他们私有的财产也不得幸免……我重复说,他们背井离乡而不知到什么地方去栖身托马斯·莫尔论16世纪的英国土地革命
圈地的家伙是血腥的狼,具有两只恶魔的长牙,其中一只是金钱,他们以此来拉拢党羽,使政府对他们的行动熟视无睹,而另一只是黑良心,使他们连在地狱血海中游泳,也不害怕了16世纪小册子摘要
(3)我们恳求陛下:禁止庄园领主参加公共牧场的放牧……(29)我们请求:除非为了他们住宅的需要,领主、骑士、乡绅和绅士不得饲养并繁殖大牲口和羊群在凯特领导下起义农民的要求(1549年)

——摘编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关于圈地运动和农民起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金科大联考】 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河北卷)
2 . 动物在中国的外交领域还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动物外交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表现
苏联19541959年,北京动物园与苏联国家动物园动物交换频繁,每年23次,1957年中国送给了苏联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送了一只大熊猫(安安)。1960年至1962年仅与苏联进行了10余次动物交换,甚至还不如1957年一年来的频繁。
东欧中国首次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并交换给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1439只动物,交换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动物园510只动物。
印度印度作为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3年赠送给中国儿童一只雄性亚洲象(阿萨)。1954年,周恩来总理向尼赫鲁回赠了梅花鹿两只、丹顶鹤两只和金鱼100尾,此后双方就没有了动物互赠。
美国1972年赠送给美国大熊猫外,中国还在1973年赠送给法国两只大熊猫(黎黎和燕燕),1974年赠送给英国两只大熊猫(晶晶和佳佳)。

——摘编自张恩铭《简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动物外交活动》


据表格材料,提炼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需要,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实力范围。由于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两极对抗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两极格局。

第三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随之结束;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促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百度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中、南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联考文综试题
5 .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3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百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与频繁的变革过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如表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历程表。

时期

基本特征

1928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向封建土地所有制发起挑战,探索“耕者有其田”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并把收归政府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土地私有制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转变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的改造就是将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同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年)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集体所有制,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农村集体生产经营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2012年至今)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土地制度的“四梁八柱”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摘编自范丹《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历程、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反映的某一时期或者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场暴风雨的到来,在洗涤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也冲刷出一个新世界。蒙古帝国的兴亡皆具有这种历史意义。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古代史的核心地区,蒙古帝国在亚欧大陆东、中部的迅速崛起与旋即覆闻都刮起了世界历史上的巨大旋风,具有影响世界历史全局的意义。蒙古帝国的打通了亚欧大陆文明之间的地理分隔,亚欧大陆各文明并未退回到原来的区域空间,而是凭借蒙古帝国打开的广阔视野,踏上充满未知、充满风险,而又机遇无限的历史征途,世界近代史由此开端。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明中期榆林生态、战争与长城》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0-2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儿童的游戏活动通常发生在其居住的村庄和社区内,家附近的街道和小巷是儿童游戏和成长的主要空间。19世纪20年代初以后,街道不再适合承担儿童游戏空间的功能。于是,为了使儿童在相对独立的隔离区域进行活动,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游乐场”。1859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花园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的、可自由出入的游乐场。1945年,英国景观设计师、儿童权利活动家玛乔丽艾伦将冒险游乐场理念引入英国,并在伦敦的城市废堪上展开实践。1951年,伦敦的一个炸弹废堪成为英国第一家冒险游乐场。1991年12月,英国政府签署《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时间,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儿童的游戏行为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游乐场地,社区开始重新作为儿童游戏的重要空间。这些游戏空间不需要结构化,孩子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游玩,并能够确保适当的安全。

——摘编自董慰《游戏中成长:英国儿童游戏环境营造经验》


材料为英国儿童游戏活动发展历史摘录。结合材料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3-08-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指我们的民族精神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思想,它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前提。如何把握民族精神的核心,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有学者提出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重德、务实、宽容、爱国都不能离开自强。还有学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理性精神,脱离了理性精神,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精神,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求实精神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变精神。再有学者认为,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最鲜明、发展最持久、影响最广泛的一个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以这种理想为核心的。另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也有人把张企年所概括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华民族拼搏的精神,“厚德载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兼容并包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问题研究述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者的观点赞成、质疑、修改或自创皆可),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文明涵化与文化自信]

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生成史》中指出,多极世界各具特色的文明彼此交流沟通,其间既有冲突激荡,又有吸纳融会,达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涵化”结果。今日所谓“西方文明”是多元复合物,东亚文明的持续发展也是诸文明“对话”的产物。

请以“文明涵化”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6-14更新 | 3616次组卷 | 24卷引用:五年(2018-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