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关于中华文明的特征,学者有大量的论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雅,是指社会上层的或见诸经典的部分;所谓俗,是指社会下层的或见诸非经典记载的部分。比如见诸“四书”“五经”的文化可以归之为雅,见诸戏曲、小说的文化可以归之为俗。朝廷的礼制可以归之为雅,民间的习俗可以归之为俗。就一个侧面而言,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异化生存状态
第一: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它创造了生活的普遍舒适、富裕和繁荣,但
却并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反而是将人变成了物质人,将社会变成了拜金教。
第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异化为技术人。由于劳动分工和机器自动化,使所有劳动者都被纳入一个技术共同体并受制于它,人附属于机器,变成了工具;它维持持续繁荣,然而是建立在极度浪费性生产和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基础上;人们失去创造性,自由意志和否定意志,丧失了差异性。整个社会过于整齐划一,完全按照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来行动,人已不再是人。
第三:工业社会下广告宣传通过传媒无孔不入地渗入个人生活,从而把某种公共需要和价值标准灌输给个人,从根本上剥夺了个人的自由;在“商品拜物教”的诱惑下,大众失去了人性和灵魂却全然不觉,把物质需求看作自己真实和唯一的需要,人们身不由己沦为广告的奴隶。
第四: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这个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社会是一个新型极权主义社会。
第五:面对西方社会这些明显不合理现象,社会变革按理说是迫切需要的,但是置身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对此漠然无视、麻木不仁。他们早已习惯接受这种虽然极不合理、极不自由,然而却非常舒适的社会。他们的需要、思想和感情已被整个社会所同化,不可能再设想另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所谓的人和社会的“单向度性”。

——摘编自陶渝苏《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变形——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及其意义》


评析材料中任意一个观点(赞成、质疑、反对、修改皆可),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3-2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象征着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结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开端,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在不断地演变、调整。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形成了四大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而每一个体系建立后都处于动态之中,都在不断地调整、演变,以期尽量适应现实国际关系;但矛盾也在不断积累中,当矛盾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引发了前一个体系的崩溃,从而促进了下一个体系的形成。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加以评析。(要求:对材料观点赞成、反对或修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22-03-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经济政策、发展举措简表

时间经济政策或举措
1950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19561966中共“八大”明确的主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20世纪末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世纪初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引领国家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表中列出两项经济政策或举措的关键词,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引进的鼓励民众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的一种制度。

1950我国体育代表团带回了苏联劳卫制的详细资料,并在《新体育》上作了全面介绍
19545准备劳动和卫国体有制度》暂行条例(即“劳卫制”)出台,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体育锻炼标准建立
1958国家体委正式颁布《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劳卫制强调要“人民强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测试项目繁多,主要项目包括手榴弹掷远、行军、骑马、军用步枪的射击等。有国家统一标准,也主张各省市自治区因地制宜的进行年龄和项目分组。通过劳卫制测试者,可获得证书和证章,年轻人把获得证章视为莫大荣誉,不少年轻人为通过劳卫制测试,起早贪黑地训练
20世纪60年代初劳卫制的实施举步堆艰
1964将劳卫制改名为《青少年体育炼标准》,后又改称《国家体育炼标准》,其内容也做过多次修改

——摘编自徐星《建国初期我国劳卫制的研究与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我国建国初期的劳卫制。(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2-01-13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30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在一封信中写道:“先生,我和您一样,都认为中国科学的停滞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但我并不归咎于中国人的精神材质。许多原因会合在一道起阻碍科学进步的作用。首先,凡是可能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将得不到任何报偿。要使科学在中国发达,要许多皇帝持续地优待创新之士。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有一个独立的中国邻邦研究科学,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昏昏欲睡中醒过来;内部也无竞争,其原因就是研究天文绝不是走向富贵荣华之路,而是要考中进士,为官进爵。”

——摘引自韩琦《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