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某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摧毁‘树墩’意指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文中缺漏的两处史实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 . 罗斯福在《“释”新政》中说:“代表着各种人口与利益的美国经济生活,可以通过华盛顿政府英明公开而适中的全国性领导,达到和谐之境……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旨在
A.调整劳资双方的关系B.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制度
C.大力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D.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018-06-19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合格考练习题
3 . 英国工业变革从棉纺织业开始,引起棉花供不应求。北美农场主便大量种植棉花以追求利润。1792年美国人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用以清除油棉籽的机器),它比人工处理的效率提升了上百倍。此后四十年间,美国棉花的年出口量增加了约六百倍。由于北美棉田需要更多的工人,这导致运入美国的非洲奴隶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可见
A.惠特尼轧棉机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工业革命有效地阻止了黑奴贸易的泛滥
C.对棉花的需求助长了美国奴隶制的发展
D.工业革命阻碍了北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拓展
2018-06-19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19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合格考练习题
5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及发展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独立自主的主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多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海关报告说:“大战爆发不久,中国的进口来源就被切断。有些工厂的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厂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欧美市场于1919年年中开放,结果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都十分紧迫。中国向国外大量出口,获利甚厚。”由此可知
A.“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民国政府没有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当时中国已摆脱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曾出现短暂繁荣
7 .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将政府具有供给责任的公共服务、政府机构自身的后勤性服务与行政工作相关的技术服务,承包给有资质的供货商或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主要承担购买者的角色,对提供服务的质量和过程进行界定、监督、控制和评估。这反映出英国
A.扩大国有经济的比重
B.调整了政府部分职能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8 . 观念的演变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中国古代传统观念认为“士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但鸦片战争后却出现了“商为四民之纲”的说法。这反映了
A.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落后
B.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近代中国“四民”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多选题 | 适中(0.65) |
9 . 某论文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
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D.欧洲、日本的重新崛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