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用了多句孙中山先生的语录。以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国事遗嘱》
②“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兴中会宣言》
③“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④“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北上宣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2 . 7月9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A.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3 .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以李斯《仓颉篇》,赵高《爱历篇》,胡毋敬《博学篇》,所谓三仓为字书,即以此三人编写的字体,为标准小篆用字,小篆在秦国是正体,官方的衡量度、皇帝的诏书、及纪念性质的刻石等,正式庄严场合的使用字体,都为小篆撰写。秦时,书同文,这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地将文字标准化。

——互联网百度文库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凯末尔曾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凯末尔亲自授课,推动文字改革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1)结合所学,简述秦统一文字的目的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2019-05-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材料主要表明
A.马克思主义已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中国共产党是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者
C.共产主义者的职责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的斗争方向开始发生转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