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2020-09-04更新 | 1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纺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B.劳动人民购买力增强
C.殖民扩张掠夺大量原料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 . 到14世纪,欧洲的富有阶层把印度的胡椒和中国的生姜看作是昂贵的生活必需品, 产于马鲁古群岛的丁香和肉豆蔻更是备受欢迎。商人和君主们都认识到,开发通往亚洲的直接商路……将会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的供应,也将带来巨额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是由于
A.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亚洲的香料B.原有商路受阻,出现商业危机
C.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4 . 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桐油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并大量出口。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
C.中国传统农业的倒退D.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0-08-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B.商帮的形成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质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人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铁犁技术更新缓慢B.欧洲经济发展速度快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2020-08-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广大妇女不能参政B.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C.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2020-08-11更新 | 376次组卷 | 117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蔡元培的第一任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当时他已在知识界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的媒人,他提出“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其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B.此时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代媒妁之言的结果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918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迷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以及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2020-07-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有的国家对海权的追求一方面推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一苏)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根据材料,围绕“海权与大国兴衰”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至少选择两个史实进行论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