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热衷于改革汉字的党内外人士希望在新的政治环境下恢复一度沉寂的文字改革事业,指出“我们少数知识分子所用的文字工具,依然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一套陈旧不堪的工具,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劳动群众,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于他们使用的文字工具”。有几万万文盲的新中国,地方方言众多,造成了社会交际的严重障碍,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文字改革很快被中共中央提上工作日程。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整理已经社会化了的简体字,总结吸取前人简化汉字的做法,保留原字轮廓、特征及表意,}生,将544个繁体字简化为515个简化字。同年,国务院向全国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此后,日本两次派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就文字改革工作交流经验。新加坡采用我国的简化字,用汉语拼音拼写人名和为华文注音。

——摘编自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文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文字改革的意义。
2020-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8年4月30日,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将初稿第24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修改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种修改是为了
A.促成北平解放B.实现民族平等
C.扩大统一战线D.转移工作重心
2020-05-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棉纱、棉布进口量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B.外国棉纺织品物美价廉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020-05-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1641年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批死亡。期间明政府出资千两白银命太医院治疗瘟疫,“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自春二月迄今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又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鼠疫随着李自成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帝下“罪己诏”;地方士绅募粮药,“身至被灾之家,计口授食”;民众祈神、驱鬼、祭祀仍无法抑制疫情,形势惨重。

十六到十七世纪伦敦鼠疫盛行。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病患家庭主动隔离,1603年,强制隔离制度经议会认可成为防控疫情的主要手段之一。期间,政府颁布法令,要求瘟疫期间及时清理街道污物、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将掩埋死者、清理垃圾、物件消毒等作为地方防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来救助因瘟疫、灾荒造成的流民。坚信“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这一信念也促使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等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1919年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求卫生之术而谋防治疫病之道也”。为开展日常防疫、预防时疫流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下令各省设立卫生处,市县设立卫生局,先后公布《污物扫除条例》《取缔灵枢暂行章程》《饮食品制造场所卫生管理规则》《工厂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等法令。1932年霍乱大流行期间,防疫组织在“一些大城市及港口建立”,实施预防注射,查询隔离染疫病人。民国后期,专门的传染病救治院(室)逐渐增多,除政府自己创办外,还鼓励外国教会创办医院。1932年南京成立了夏季流行病预防联合会,开设了有40张病床的隔离医院,北平、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和伦敦防治鼠疫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防疫政策的特点,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该表为不同时期有关世界史地的记录。从表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5-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8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漫画。该作品
A.融入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创作风格B.描绘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
C.宣扬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富裕
7 . 据统计,1924-1928年间,私人企业在苏联大工业中所占比例不超过5%,在小工业中达到75%;私人企业在苏联部分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为:缝纫工业为70%,制鞋工业为70%,食品加工业为34%,皮革工业为27%。由材料可知,私人企业的发展
A.促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B.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C.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D.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
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间色”的紫色在齐国成为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礼乐制度逐渐崩溃
C.齐国独立于周王室D.等级制度走向消亡
2020-05-13更新 | 61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
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