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初中书省依据君主意见出令,门下省审查而封驳之,但门下官员大多阿旨顺情。君主不满门下官员的作为,遂将门下封驳权分散于中书与尚书二省,最终废止。这反映出
A.三省分权提高了行政的科学性B.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
C.专制体制制约了封驳权的行使D.君主高度信任中书尚书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这说明唐代
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
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外国,违者褫夺国籍没收家产,并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的监禁和100英镑罚款;1788年,对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500英镑罚金。类似法律直至1824年才撤销。这种变化反映出英国
A.经济发展推动法律变化B.意在保证技术垄断优势
C.政府政策阻碍工业革命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明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佣制度。这一变化
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万历年间,佃户不愿耕作之田,可将田退还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还佃家,“两相交付,不致留难”。江南地区甚至出现佃户借口今年没有收成拒绝交租的现象,明年地主为了收到地租,对佃农不得不待之以礼。由此可知,当时
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农业生产的利润微薄D.农民抗租现象非常普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冼夫人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割据一方。梁大宝元年,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平定了侯景之乱。陈朝建立之初,时时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中央扑灭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以身作则支持隋军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此外,《隋书》还记载她“幼贤慧,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越人之俗,好相攻击。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强,侵掠傍郡,岭表苦之,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的实施
A.确立了议会制度B.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
C.限制了国王权力D.造成了议会专权局面
2020-03-26更新 | 613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C.加强政府行政监管D.立法规范经济行为
2020-0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有历史学家说:“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客观上讲来,当时广大群众注意到了中华民国建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然而对‘民主共和’是不了解的,在思想上更谈不上接受”。该历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C.未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新变化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2020-02-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