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被苏联的历史学家形象地称为改变苏联历史的“三朵金花”。下列对三者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020-06-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说:“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罗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扰。”这表明
A.商品买卖制度的确立B.余粮收集制度被否定
C.粮食税征收方式改变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富人发烧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矛盾的激化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激化
C.资本主义生产和销售矛盾的激化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
4 .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开始的部门和标志是
A.棉纺织业   改良蒸汽机问世B.交通运输业     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工业   电灯的发明D.棉纺织业        珍妮机的出现
2020-06-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符合材料中叙述的史实是
A.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突破了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D.局部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锈、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最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0-05-22更新 | 1028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战后的英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回忆录、小说以及诗歌,这些文学作品纷纷强调堑壕战的恐怖以及英国青年在战争中的牺牲。他们谴责毫无意义的战争带来的恐怖景象,充满了对战后世界的危机感,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其著名的诗作《基督重临》中就描绘了战后整整一代人的焦虑不安:“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这种思想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经认为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所有的参战国都是失败者。这样导致人们认为:在一场未来战争中也不会有胜利者,因此英国政府必须尽一切可能来避免战争。

——摘编自丁英胜《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军事战略与对欧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2)根招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英国社会心理状态对英国外交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020-05-14更新 | 300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10 .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 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
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B.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
C.进-步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D.一直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