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列举的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现象?它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20-06-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直接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大发展
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D.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变化
2020-06-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A.欧盟合作程度最高B.都具有地缘经济特征
C.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D.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2020-06-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个体系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美国在两个体系中拥有特殊的地位
C.两个体系的建立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D.两个体系包含的机构都不是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
2020-06-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标志着:
A.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
C.工业革命结束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20-06-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之后叫纽约市。这种变化是因为
A.“无敌舰队”的覆灭B.英法七年战争的结束
C.《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2020-06-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土耳其扩张阻隔传统东西商路B.“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西欧各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
2020-06-2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示意图,对图中变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反映了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
C.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9 .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3)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实践?
(5)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2020-06-0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