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东汉后期,墓碑铭文之后大多刻门生故吏衔名及捐资钱数,如《张迁碑》就记录了四十多位门生故吏为已故太守张迁捐钱修墓的史实,这种现象几成时尚。材料反映了当时
A.书法艺术渐趋成熟B.中央权威受到极大挑战
C.主流思想影响弱化D.国家治理影响社会生活
2020-09-0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康熙命康亲王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屡建战功,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精忠降。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时郑经(郑成功之子)多次侵入,迫使滨海居民迁徙到内地,很多百姓家人离散,启圣又捐资赎回难民两万多人,并请求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百姓的困苦生活渐渐缓解。又保举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为平台选将做出关键性决策。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进攻台湾,夺取了澎湖。启圣驻守厦门监督运送粮食,用大船装载钱币、丝绸、货物、稻米送到部队,大大赏赐投降的士兵,送他们回台湾,台湾百姓果然怀有二心,又成功离间郑克爽(郑经之子)和刘国轩,施琅于是平定了台湾。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姚启圣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姚启圣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英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在法国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的防御报告,该报告于5月27日获得战时内阁的批准,并立即开始了必要准备。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钳制并消灭英国皇家空军。1940年7月,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都被德国征服,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抵抗。两国开战前,希特勒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声明只要英国表示不再与德国为敌,并且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不料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完全不理会希特勒的外交伎俩,在压制了英国国内的纳粹势力以及外部的劝降势力之后继续筹备防范可能的进攻。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下令实施“海狮计划”,空袭伦敦,结果遭到了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空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列颠空战的意义。
2020-09-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终于发展成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它们构成了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其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二者不是平行的、各自孤立的,它们互为条件,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作》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9-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宗教画《圣母升天》是威尼斯画派提香(1490—1576)的代表作,描绘了在众多教徒目睹下上帝和天使迎接圣母升天的奇迹,画中的圣母酷似一个世俗妇女,洋溢着人生欢乐的情调。该画体现了
A.神秘主义B.人文主义C.浪漫主义D.理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80年,美国对日本的半导体贸易首次产生贸易逆差,这让美国觉得日本的威胁远超苏联,随即设置美半导体在日市场占有多率指标,1986年,美国提高从日本进口半导体关税并征收反倾销税。材料表明
A.美日同盟彻定破裂B.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C.美国深陷“滞胀”泥潭D.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7 . 1871年德国统一以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用3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十月革命后,苏联在1937年完成了二五计划,仅用2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历代沙皇赶超西欧的愿望。二者创造奇迹的共同因素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B.扩大殖民扩张
C.创新了国家制度D.争取了国际援助
2020-09-0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以脉学、针灸和本草学为代表的中医学,以及大黄、阿胶等药物的制作技术,通过来华传教士传入西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6 世纪下半期,耶稣会范礼安神父到达澳门,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他开始收集中医药的相关知识。明清之际的传教士在向中国介绍西医药知识的同时,对中国传统的中医药也极为关注,特别是雍正开始禁教后,传教士感到在华行医传教难以进行,便转而研究中医中药。直接受益于中国医生的治疗或对中医药的疗效有过亲身体会的传教士,对中医也多持肯定态度。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自身的科学素养及其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上的不同,一部分传教士对中医药持有偏见,否定中医药的成就,他们对中医的批评,在推崇中医药的耶稣会士中产生了种种反弹,争论的结果促进了欧洲人对中医的了解。

——摘编自张宗鑫《明清之际中医西传简论》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度出现了国际性的“中医药热”。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5年委托中国开办国际针灸培训班,先后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针灸师3000余人。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发布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截止2018年,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机构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达86个,世界各地成立了众多的中医药学术团体和医疗机构。中医药教育和科研也受到空前重视,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都有留学生教育事业,多所中医孔子学院也相继成立。同时,很多国家也在创办自己的中医药教育,如欧盟地区已有20多所大学开设中医药课程。这些都有力的推动了中医学的国际传播。

——摘编自张成搏、程伟《中国医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传教士推动中医西传的原因,并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医学的国际传播与明清之际相比所呈现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医学国际化的意义。
9 . 罗马帝国鼓励被征服地区采用罗马的体制,但并不强制,被征服地区可以按照原先的体制实行地方自治,即便到了帝国后期,这种理念仍然保持,就连涌入帝国的日耳曼人也是以族群为单位,实行自治。这种现象是
A.各地反抗斗争的结果B.集权统治的需要
C.受到希腊传统的影响D.共和体制的产物
2020-09-01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62 年9月中共八届十次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中央的这一规定旨在
A.进一步完善人民公社体制B.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偏差
C.保障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