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此规定
A.顺应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彻底瓦解了宗族大家庭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2 . 中国从来没有进行五年计划建设的经验,1952年8月-1953年5月,中国派代表团赴苏联学习。代表团成员主要是由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李富春以及能源、冶金、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方面的领导组成。这说明中国
A.重工业是国家战略重点B.已经走上苏联式工业化道路
C.全面移植了苏联的制度D.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3 . 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两次留学苏联的热潮: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50、60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这一变化
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假设“自然”规定了某些必须遵守的规范,法的戒律是让人活着而有尊严,而不损害他人。这表明
A.法律起源于自然B.法律本身具有尊严
C.法律应顺应民心D.法律理应公平正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2020-05-22更新 | 385次组卷 | 45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4宪法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反映出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标志着三大改造完成D.中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2020-02-10更新 | 269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居于领先
D.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  )
A.直接民主制B.抽签选举C.代议制民主D.轮流坐庄
2019-12-03更新 | 655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 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是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

材料二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


(1)根据材料一,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汴梁城出现哪些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