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威胁论”是在1990年左右出笼的,这种论调曾一度在美、日和东南亚地区甚嚣。

2019年国庆阅兵,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军事和国防实力,因此,很多国家又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论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经济威胁论”。这种观点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照这样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构成威胁.(2)“中国军事威胁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以后,军事实力必然增强,从而会走上军事扩张之路。(3)“中国文明与意识形态威胁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对西方构成威胁。(4)其他威胁论,例如,认为中国在粮食方面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360网


请你评析材料中“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世界交通以来,人类对于国家之观念,大别为三种:

一、以国不存在谓不必要者、以为人类之平福,发生于互助,互助者,人与人之关系,而家,而市,而国,而邦,皆不过一种历史上之过渡,然以经济制度之关系,而国家一物,乃为人类互相残杀之根本,是谓级端之“大同主义

二、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以同等之理由,承认他人国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国卓莱氏所谓大国家主义者也。

三、承认自己国家之存在,而同时否认他人国家之存在,以为他人国家之存在,根本上与自己国家存在不相容。此则近世所谓德国学派之“国家至高主义”者也。

——蒋百里《国防论》(1937年)


评析材料中的国家观念(任意一种或全部),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念,特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是杨振宁先生的一次著名演讲,杨振宁指出决定科技发展需要的条件:人才、训练、决心、财力。

时间

中国发展状况

西方发展状况

1400年以前

中国科技领先

西方蒙昧

1400—1600年

举步不前

近代科技产生

1600—1900年

抗拒新思想

近代科技成熟发展

1900—1950年

快速引进西方科学

现代科技大发展


选取表格中关于中国或西方科技发展的任意一时段或整体,围绕“人才、训练、决心、财力”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4年,美国人摩根索制订对德政策计划,其内容是: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全部拆毁化学、冶金和电子工业,并坚定地将德国经济改革为农业经济”,要求“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目的的工厂和设备切重工业,占领当局只允许生产消费晶”。罗斯福对此表示支持,其理由一是要给德国人一个教训,二是有助于向苏联表达善意。

意识到德国将在未来的美苏权力政治博弈中起关键作用,美苏竞相公开拉拢德国人民,互相指责对方破坏了在德国问题上的合作;1946年,苏联抨击西方分裂德国的企图,“或将其领土包括重要工业中心分割出去的进程”。美国则回应,反对将鲁尔和莱茵区分割出去,或将这些地区置于外国控制和监督之下;德国东部边界并没有最后确定,将与波兰协商予以修改。美国还许诺将减轻德国的经济负担,并暗示愿意帮助建立一个西德政权。德国人民以“解放者”看待美国的占领。

——摘编自叶晓东《第二次柏林危机期间美国与联邦德国关系研究1958—196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摩根索计划”。
6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月4日,为顾全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被迫接受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命令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9000余人向北转移。7日,当部队行至皖南茂林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虽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余人突围外大部牺牲,军长叶挺被扣——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撤销其番号,下令进攻新四军余部。18日,中共中央发出宣言,揭露事变真相,驳斥蒋介石的命令。时任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命令。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重建,后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皖南事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针对事变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清王朝首先划定了民族之间的活动边界,限制族际人口流动;其次,在户籍管理上实行差别化的户籍制度,一是户籍有普通籍和特别籍之分,把满族、蒙古族等民族归在特别籍内,在特别籍内进行旗籍和藩籍的划分等;在管理体制上区分内外,这个区别有关内、关外之别。在国家的民族政策中,各民族的“自主权”越来越少。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禁制度,也是清王朝专制的具体体现。清王朝的民族政策覆盖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无论是政治制度的改革,还是经济制度的改革,都是以王朝统治服务为根本宗旨,而不是以天下苍生为念。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探索革命道路中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对以下著作及其内容的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神圣家族》马恩合作的
B.《共产党宣言》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
D.《伟大的创举》一文称颂了工人们的首创精神
2020-09-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在晚清数学家中,李善兰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人。李善兰的主要数学成就有:尖锥术、垛积末素数论。在西方的微积分未传入的情况下,李善兰独自用尖锥术发现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等。他所使用的求对数的方法,比传教士带进来的方法要高明、简捷。一般认为,在李善兰的尖锥术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数学完全可以走上解析几何、微积分的近代数学的道路。1852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相识,两人通力合作,先后译出《几何原本》后9卷(1858年),《代数学》(1859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等数学著作。《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译作,影响巨大,其中使用的微分、积分、函数、级数、曲率等名词均始自此书,沿用至今,李善兰成为近代中国科学的先驱和传播者。1868年,他应召到北京,在同文馆担任数学教席,官至三品,但他淡于利禄,潜心于数学教学和研究。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善兰投身近代数学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善兰对于中国近代数学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