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世纪70年代法国人维莱特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从前至后依次为巴谢尔(当时法国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杀人犯)俾斯麦、阿提拉(古代部族领袖,被欧洲人视为野蛮和嗜杀的象征)拿破仑。该图反映出作者的意图是
A.反对穷兵黩武和军事扩张B.赞赏拿破仑杰出军事才能
C.揭露普鲁士对法国的侵略D.渴望法国重夺欧洲的霸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3 .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 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A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C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人本主义之精神等全部构成 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大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观点?产生这种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023-01-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上仓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 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该漫画反映了作者
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
B.主张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
C.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
D.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局限
5 . 如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的漫画,反映了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形。该漫画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6 . 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文明交流B.民族融合C.习俗差异D.国家冲突
2020-02-02更新 | 358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018-06-09更新 | 3410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瓦特             图二 蒸汽机             图三 法拉第               图四电磁感应实验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邀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相继进入太空。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经历了由服从专制到认同民主的演变过程,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基本一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的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这就是我所调的各种政体和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类型。哪种政体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为什么?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2)依据材料二说说康有为对当时东西方政体的认识。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材料三体现了陈独秀的什么思想主张?
(4)结合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说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怎样的特征?
2023-01-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