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6次组卷 | 89卷引用:【稳赢期末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核心素养提升练-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 .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2021-03-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150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龚自珍(1792一1841),字?人,号定庵,生于杭州官宦之家6岁入京,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广泛接触经史文字官制目录金石等十八九岁开始“执笔道天下事”,撰写的《明良论》四篇《平均篇》等说明龚自珍踏上了与父祖辈不同的议政道路在《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西域置行省议》《蒙古图志》等文章中,阐述了西北北方的边政问题在1839年1月的《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中,明确表达了力主禁烟与反抗英国侵略的坚定态度龚自珍与魏源并称“龚魏”;梁启超认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鲁迅也“少时喜学定庵诗”

——摘编自樊克政《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龚自珍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龚自珍思想影响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2020-09-26更新 | 95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4-5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A.玄奘西行天竺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张骞出使西域
2020-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历史学术热点与时政历史透析-专题02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打响武汉战“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以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与人同形同性,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与热情,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
A.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B.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
C.反对教会的统治任重而道远D.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2020-07-09更新 | 4613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8选修内容
8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已深入人心B.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
C.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形式D.理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020-02-02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2月第01期(考点01-07)
9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020-04-23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4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