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管理朝廷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司的通政使、大理寺(督审刑狱)的大理寺卿合称为“九卿”。“九卿”分别理事,各自向皇帝负责。这表明(     
A.中央机构实施分权与制衡原则,有鲜明的民主特色
B.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归于皇帝,中央集权加强
C.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D.六部的地位相对下降,内阁的地位明显上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历史教材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学科素养。下面是教材中的两个“学习聚焦”,它们共同体现的历史学科素养是
A.唯物史观B.史料实证C.英雄史观D.家国情怀
3 . “盖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这说明西汉盐铁官营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D.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4 . 甲午战败后,虽然各种政治派别对于民族国家的构建方式和形态模式存在争议,但最核心的共识都在于试图通过重新建立对现代中国的理解。这反映出甲午战后
A.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B.清廷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各阶层亡国灭种的危机D.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发展
5 . 《新唐书食货志》记袋:“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青苗钱规定每亩征收十五文,作为唐中叶征收田赋的附加之一。两税法实行后,青苗钱随夏秋两税征收,由此可知,唐朝青苗钱的征收
A.是均田制下的附加税B.加重了农民负担
C.促使土地私有制形成D.扩大了收税对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伯夷列传》为正史列传之首。司马迁以来,从伯夷、叔齐、严光、梁鸿到顾炎武、王夫之,历代史书给避世者和失败者以极高的历史地位,成为表彰匹夫之志的“中国史的诗意”。中国史学的“隐逸”书写
A.彰显了历史惩戒价值B.承担了道义传承功能
C.批评了儒家伦理道德D.突出了修史的政治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建立后,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其中,政治安全又被放在最为核心的位置,具体内容包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借助国民对天神和祖先的信仰强化政治势力、构建礼乐制度以明确等级秩序等。据《周礼天宫》所说,周王朝“以九职任万民”,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三农”,可见当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西周时期还未实现国家“大一统”,各地军事上冲突不断,周王从制定军事礼仪、统筹部署国家军事力量等方面形成相应的军事安全思想。为维护西周社会安全,周人形成以神权政治和社会伦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围绕阴阳和谐观念构建出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打造了中国古代理想社会的思想底框。

——摘编自辛文、韩鹏杰《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下的西周国家安全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中国传统的国家安全思想逐步发生嬗变。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开明官员们开始“开眼看世界”,主张欲救亡图存必须先了解并学习西方。自此,中国开始谋求在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与世界进行正常的交往和互动。同时,有识之士对发展的认识逐渐超越了传统“以农为本”思想的局囿,注意吸收西方商业文明的成功经验。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曾指出:“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19世纪中后期,在新疆阿古柏“政权”作乱及日本入侵台湾的陆海紧张局势之下,出现“海防”与“塞防”之辩。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各陈利害,清廷最终采纳了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建议。但是,这种折中方案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甚至间接导致了后来甲午战争中塞防与海防皆失的尴尬局面。

——摘编自王熙《四个维度看近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时期国家安全思想的特点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相比,近代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先秦文献的一些记载,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内容文献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大宰》
齐侯、卫侯不敬。叔向曰:“息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仲尼闻之日:“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
A.礼与政的关系受到关注B.争霸战争促进君主集权
C.西周政治制度得到推崇D.儒家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9 . 1914年,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由其亲信组成的“中央政治会议”代替国会行使立法权,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其这样做意在
A.实施宪政,稳定政局B.制约孙中山,打击国民党
C.依附美国,对抗日本D.树立权威,复辟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英国议会在1825年通过法案约束带有血缘关系的经济组织;1831年,国会通过选举法,减少多半为土地贵族控制的衰败选区的国会代表席位;1835年,议会通过《市自治机关法》,向非国教的资产者打开地方政府的大门;1844年,英国通过首部《公司法》,允许经过注册均可成立股份公司,同时实行文官制度改革。英国的这些经济和社会立法说明了
A.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开始确立B.民主政治发展日趋完善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制度变迁D.社会阶级矛盾不断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