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05—1842年英国城市和乡村刑事犯罪人数和案件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可知,这一时期
1805年1815年1825年1835年1842年
刑事
犯罪
被捕
人数
英格兰和威尔士4605起7898起14437起20731起31309起
赫里福德郡
(乡村地区)
2109起3580起4405起5699起6032起
侵财类案件所占比例13.3%34.6%47.9%59.4%67.3%
A.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的失范B.工业化造成道德水平滑坡
C.贫富分化导致了经济犯罪D.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
2 . 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城市人口的增加
C.贫富差距的扩大D.医疗技术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表11925-2001年德国家庭人口组成情况表(占总家庭数的百分比)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二战后的德国
A.经济衰退致使人口的加速外流B.冷战对峙造成家庭长期分裂
C.现代文明进步与社会问题并存D.国家干预导致社会力量萎缩
4 . 如表大萧条前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年均增长率:%),表中数据变化说明美国
1921~19291930~19331934~1940
GDP4.2-8.77.0
政府支出2.4a2.1b6.4c
社会福利支出3.310.2
公共建设投资5.2a-2.2b6.6c

注:a=1923-1927数据:b=1928-1932数据:c=1933-1940数据。
A.全面维护民众利益B.积极推行新经济
C.政府加强经济干预D.奉行新自由主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认为语言歧异是妨碍人人平等的重要因素,民主的最佳标记是大家都使用社会精英所用的标准法语。从此,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文件都使用法语,公民学习使用法语被视为爱国与革命的表现。法语成为国家和中央集权的象征,各地方言被禁止使用。一语、一族、一国的原则就此逐步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之本,此后法国历届政府基本都秉持这种语言政策。到20世纪初,法语成为法兰西民族的通用语言。

——据陈平《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种流行看法认为方言不一的中国要凝聚全国人心,就要从统一语言做起。但以何种语言作为标准,知识界众说纷纭。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了会通南北语音的国音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这一方案后,受到多方质疑。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重新制定了以北京方言为标准的新国音,并于1932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与此同时,1926年召开的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也明确宣称:国语统一,并不是要灭绝各地的方言。但左翼知识分子反对以北京方言作为标准语,提倡通过各地方言的自然发展、融合而形成一种共通语20世纪50年代起,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在全国推广。

——据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语言状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普通话迅速普及,方言的领地急剧缩小。尽管缺乏精确的调查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城市儿童里,会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

——据王东杰《声人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语言政策对法国国家建构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法两国推广标准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标准语发展的看法。
6 . 1962年,美国全面启动“青年领袖项目”,源源不断地将第三世界的潜在国家领袖和青年精英带到美国接受文化熏陶。据1967年政府统计报告,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五位国务卿和87位部长。这表明当时
A.美国和平演变政策成效显著B.第三世界倒向资本主义阵营
C.美国操纵非洲国家民主选举D.第三世界成为文化冷战重地
2022-04-0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表明,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1/3、世界贸易额的2/3、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90%都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这一现状表明跨国公司
A.主导了全球生产B.充当了殖民工具
C.取代了垄断组织D.是全球化推动者
2021-07-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据苏联资料统计显示,1929'--1933年,苏联有色金属工业除了与外国公司和顾问工程师签订了技术引进协议外,还雇佣了约200名美国工程师,苏联有色金属工业几乎全部由美国工程师操纵。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A.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B.旧殖民主义沉渣泛起
C.经济危机的扩展效应D.资本在全球范围扩张
2021-06-2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当时全国存在大量失业人员,难民、灾民和孤老残幼;加上遭受了遍及16个省的特大洪灾,据粗略统计全国急需救济的群众达5000万人,超过当时总人口1O%。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具体规定了职工在疾病、伤残、死亡、生育以及年老时获得物质帮助的办法。1953年,政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了保险待遇标准,扩大了劳动保险实施的范围,规范相关保险程序。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救助体制初步建立,其内容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生产自救、群众互助等,覆盖城镇失业人员、贫困地区人民、灾民以及农村“五保户”等。救助手段上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人员给与不同救助,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历程、现状和展望》

材料二   面对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1832年,英王下令成立“济贫行政与实施委员会”,负责对全国的济贫状况进行调查。1834年,英国议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通过了新《济贫法》。该法彻底否定了户外救济方法,宣布停止向济贫院以外的穷人发放救济金,强迫他们重新回到习艺所去。英国贫民的悲惨境遇并没有得到改善,他们想要达到救助,就必须以丧失个人声誉、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为代价。因此,当时有些贫民宁可饿死,也不肯入院接受救济。然而,新《济贫法》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机构―济贫委员会,将济贫由分散变为集中,克服了地方济贫管理腐败和不称职的局限,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奠定了基础。新《济贫法》使社会救助脱离了其狭隘性而走上了国家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形成了以政府直接管理社会救助事业的传统,并成为以后欧美各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典范。

——杨思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变迁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新中国初期和近代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中国初期社会救助制度与近代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异同。
2021-06-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据清末《成都通览》统计:成都城内有各姓祠堂81所,如张家祠(西顺城)刘家祠(东大街)朱家祠(科甲巷)……这反映出当时成都
A.宗教迷信活动猖獗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已经是繁华大都市D.专制主义王权强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