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唐代官方的漕运数据统计,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官仓所收米粮以河南、河北的漕粮为主,关西(含关中)河东(山西)次之,淮南、江南仅居第三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运河漕运受到阻碍D.粮食仓储体系完备
2 . 美国公众对美国政治制度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赖调查表。20世纪50~70年代表中数据变化导致的结果是(     
项目政府为所有人谋利政府是为少数大型利益集团服务公众对联邦政府的估任比例
1958年76.3%17.6%________
1966年_______________41%
1972年37.7%53.3%________
1973年________________19%
A.放弃新自由主义,转推凯恩斯主义B.经济高速发展结束,推行福利政策
C.美苏争霸美国在意识形态处于攻势D.结束越战,改善中美关系联中抗苏
2023-12-0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0年前后,针对中国是否存“劳工问题”的争论,一批知识分子通过大量的微观调查,以译实的数据和资料,反映了劳工的劳动环境生存状况和生活场量呈现了其“牛马不如”的形象。这些调查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表明中共以工人运动为中心
C.消除了知识界的认识分歧D.开辟了社会问题研究新方法
4 . 1984—2002年我国各类超级畅销书品种结构表(%)
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理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法律日常生活
1984.11—1992.1022.018.126.813.411.08.7
1992.11—2002.1132.711.832.58.89.25.0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与时代变迁关系评析》


如表所示各类数据的变化表明
A.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B.国民的文化心理状态回归到理性发展
C.我国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高D.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得到不断地强化
2021-12-30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下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财政收入鸦片战争的军费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人口数人均军费
中国3904万两2733万两70%41000万0.067两
英国15540万两1243万两8%1500万0.829两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
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欧盟不再是我国的第一贸易伙伴,而美国也只排第三,与我国合作最为紧密的伙伴已经变成了东盟。而在2019年的时候,东盟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仅1年时间就升到了第一。这反映了当今
A.世界贸易形势的变化B.亚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经济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如表是里根政府期间(1981-1989),税率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印证美国当时
时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档位税率档位税率
1981年14个11%-50%5个15%、18%、30%、40%、46%
1988年2个15%和28%3个15%、25%、34%

A.力图解决高赤字问题B.继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D.用新自由主义思想应对困局
2022-04-10更新 | 37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下面材料的数据反映的是与1978年相比,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在1994年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反映出1978年以来的我国
种类1994(较1978年增加)
粮食46%
肉类323.4%
水产品397.8%
油料281.4%
棉花100.3%
甜菜363.7%
水果432.7%

A.经济制度变迁推动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B.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
C.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了科技进步
D.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了有效利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武汉,三年后武汉国民经济发生的巨变如图所示。此外,武汉国营工业产值比重由7.5%升至25.9%。对这些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A.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武汉工业总产值成倍增长
C.“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使得城镇职工收入上升
D.至1952年,武汉国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2022-01-14更新 | 369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认为语言歧异是妨碍人人平等的重要因素,民主的最佳标记是大家都使用社会精英所用的标准法语。从此,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文件都使用法语,公民学习使用法语被视为爱国与革命的表现。法语成为国家和中央集权的象征,各地方言被禁止使用。一语、一族、一国的原则就此逐步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之本,此后法国历届政府基本都秉持这种语言政策。到20世纪初,法语成为法兰西民族的通用语言。

——据陈平《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种流行看法认为方言不一的中国要凝聚全国人心,就要从统一语言做起。但以何种语言作为标准,知识界众说纷纭。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了会通南北语音的国音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这一方案后,受到多方质疑。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重新制定了以北京方言为标准的新国音,并于1932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与此同时,1926年召开的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也明确宣称:国语统一,并不是要灭绝各地的方言。但左翼知识分子反对以北京方言作为标准语,提倡通过各地方言的自然发展、融合而形成一种共通语20世纪50年代起,以北京方言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在全国推广。

——据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语言状况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普通话迅速普及,方言的领地急剧缩小。尽管缺乏精确的调查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生的城市儿童里,会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

——据王东杰《声人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语言政策对法国国家建构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法两国推广标准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标准语发展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