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唐代官方的漕运数据统计,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官仓所收米粮以河南、河北的漕粮为主,关西(含关中)河东(山西)次之,淮南、江南仅居第三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运河漕运受到阻碍D.粮食仓储体系完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普查统计的国家之一。《周礼·秋官》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西周设置专门的官职,在职者负责每年把人口情况造册登记。《管子·问篇》中提出70多个问题,与人口、经济有关的问题就占了一大半。《管子·乘马篇》提出每年春季登记、夏季核实、秋季检查,以摸清人口情况。《管子·立政篇》还提出“(每)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的具体做法。东汉末年的徐干在《中论·民数》中说,“民数周为国之本也”,“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并据此建议通过“六乡六遂”等制度把人口组织、管理起来,以避免“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的情况。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人口统计》

材料二   1953年,我国开始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于1964年7月,普查项目在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三项。1982 年,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项目共19项,分以人为单位填报的13项和按户填写的6项。第三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式。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990年7月开始,列入普查表的项目有21项。第五次人口普查于2000年11月展开,登记项目达到49项,并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建立了人口地理信息系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展开,这次普查以国务院2010年5月12日颁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为依据,并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展开,首次采用电子化采集数据方式展开。

——摘编自亳州市统计局《新中国历史上的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思想的内容,并说明古代国家进行人口统计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普查和古代人口统计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中国人口普查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2-05-1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部分年份英国曼彻斯特人口统计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研究曼彻斯特
时间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数比例时间曼彻斯特居民人数(单位:万)
1835年80%1801年7.5
1840年85%1871年35.1

A.棉纺织业中心地位的形成B.纺织工人在居民中的比例
C.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D.工业革命中的主导性产业
2022-01-10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21年,金砖国家之间贸易额比2006年增加300%,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发动机。同时,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占比约世界总量的40%。这一趋势的发展(     
A.使发展中国家经济普遍实现振兴B.使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D.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5 . 如图显示了1807~1822年英国工业城市利物浦的莱兰—布林斯银行向伦敦汇出汇票的统计信息。这一信息可从侧面说明,英国
A.伦敦成为重要区域金融中心B.工业资本的政治影响力提升
C.工业革命发展进程充满曲折D.政府对工业的监管趋于规范
2022-06-21更新 | 451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宋元旧戏和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这表明,明代传奇戏
A.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B.重视对戏剧情节的表达
C.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D.继承了传统戏剧的元素
8 . 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1861-1870年间发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19世纪末,俄国雇佣工人超过900万人,这项统计表明
A.农奴制阻碍着社会进步B.社会矛盾有效缓解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9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选举的方式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从选举的结果看,据晋察冀边区7个县的统计,工人和贫民在村代表中占49.92%,在县议员中占35.5%;中农在村代表中占37.9%,在县议员中51.6%,地主、富农、商人在村代表中占20.9%,在县议员中占18.1%。这表明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推广B.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得以扩大
C.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秦国并未有引领风尚的突出文化现象,严耕望先生在《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中统计了秦国的人才,仅司马错、白起、王韵等八人较为突出,这与东方六国文化名人相比有云泥之别,然而秦却完成统一。对此最为恰当的解释是
A.秦国地处西随受夷狄民风影响较大
B.秦国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束缚比较小
C.东方六国文化底蕴深厚不利于统一
D.东方六国集权体制阻碍了完成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