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2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中国”多为“中央之国”之意,乃天下的“中心”,“中国”的周边则居住着“四夷”或“四裔”,是王朝的边缘。“中国”与“四裔”共同组成了王朝。清顺治、康熙两朝将自己定位为入主中国,他们是赶走“闯贼”,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雍正帝则对在传统大一统观下如何构建满洲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辨析,并将清统治者“入主中国”的理念向“我本中国”的理念转变推进了一大步。综观雍正皇帝对于满洲与中国关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基于三大方面:一是“华夷一家”“我本中国”;二是“清朝即中国”;三是有德者君天下,“夷”也可以统“华”。

——摘编自武沐、杨博皓《明清两朝中国观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前期统治者对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总结还体现在“恩威并用”思想上。以《四库全书》为统计蓝本,着重统计了“恩威并用”以及与其相似的概念在《四库全书》中出现的次数。其中“恩威并用”共出现88次,约有一半的记载来源于清代文献;“剿抚并用”出现44次,清代文献有40次:“剿抚并施”出现14次,清代文献出现12次;“剿抚兼施”出现39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剿抚并行”14次,全部出自清代文献。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与“恩威并用”这一概念相似的一些提法大多数出自清代文献。

——摘自崔明德、陈铭浩《清前期民族关系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两朝在“中国观”认识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恩威并用”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2-12-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选科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宋代草市镇研究》一文中的统计,当时华北有草市镇596个,关中有草市镇263个,四川有草市镇779个,荆湖地区有草市镇36个,东南地区有草市镇365个,华南地区有草市镇350个。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宋朝
A.农村集市发展迅速B.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C.北方经济发展停滞D.南方经济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索貌阅是隋朝采取的一项整顿清理户籍的措施。如表是关于大索貌阅的部分史料。据此可推知隋朝(     
史料   来源实行时间结果
《隋书食货志》隋文帝开皇三年新增口1641500人
《资治通鉴》卷176隋文帝开皇五年新附口1640000余人
《隋书裴蕴传》《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五年新附口641500人
A.推行大索貌阅共三次B.政府支出得到保障
C.人口数据雷同无价值D.注重整顿社会秩序
2023-08-1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江苏武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11-2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立国之初,中央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虽然18421860年间,中国和外国发生了频繁的外交关系,但这一时期的中外关系主要建立在条约关系之上而不是外交关系上的……1860年以后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才开始迈入了近代外交的体制之下。这包括使节(或使领)的派遣,驻外使节的设立、政府级外交部门“总理衙门”的设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交礼仪以及理性常规的外事活动的逐步采用等。

————姚翠翠《略论晚清外交体制近代化的递嬗》

材料二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转变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转变原因。
(2)阅读材料二的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
2023-02-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慈云桂(19171990),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1948年,他毅然放弃公费留美的机会,加入清华教职员志愿进城工作团,配合地下党组织迎接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大连高等海军学校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为培养我国第一批现代海军指挥员和通信专家做出了贡献。他主持研制的舰用雷达和声呐奠定了新中国雷达和水声事业的基础。1957年,正在苏联和东欧学习考察的慈云桂被选入中科院组织的计算机研制团队。以慈云桂为核心的团队先后在1958.1964.1977年,成功用国产零部件研制出我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电子计算机(含模型机),为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火箭、首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及首颗试验型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射和定位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1983年,慈云桂带领的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高性能计算机上对我国的封锁。

——摘编自刘瑞挺、王志英《中国巨型机之父——慈云桂院士》


(1)根据材料,概括慈云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慈云桂做出这些贡献的原因。
2022-03-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有关古希腊罗马时期部分重大瘟疫的记载。这些记载
时间及记录者记载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病人……在街上游荡,寻找水喝直到倒地而死。由于吃了地上到处都是的尸体,狗、乌鸦和大雕也死于此病。存活下来的人……丧失了记忆
公元2世纪中后期,古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罗马(城内)一天就有2000人因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

A.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瘟疫的恐怖B.带有强烈的事件亲历者的恐慌情绪
C.以严谨翔实而可靠的数据为基础D.反映了古罗马对古希腊史学的发展
10 . 在英国,文官同政务官的关系是微妙的。常任文官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资料、情报和各种数据,他们又有可供支配的人力资源,往往采取“拖”、“搁”、“歪”、“逼”等手段迫使政务官就范。这样,文官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对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发言权。这反映了当时
A.文官成为国家事务决策者B.官员间争权夺利现象明显
C.政府工作连续性受到冲击D.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