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 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     19 世纪晚期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高潮,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重工业开始主导工业,垄断组织产生。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经济重心开始从西欧向北美转移。

材料三     1757 ~1815 年的 58 年间,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约达 10 亿英镑,其中主要来自产业发达、财富集中的孟加拉地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整个 18 世纪期间,由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主要不是通过比较次要的贸易弄到手的,而是通过对印度的直接搜刮,通过掠夺巨额财富然后转运英国的办法弄到手的。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

材料四   英国不管犯下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 19 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2 .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使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2021-05-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98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战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民、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
5 . 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尽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6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四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史料五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 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 其原因。
(3)根据史料四,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的权力。
(4)根据史料五,法德两国议会地位有何不同?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其生产特点有哪些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四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   如图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材料四中的改革目标是在哪年哪次会议提出的出的?根据材料五,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开放特点。
(4)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
2021-06-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9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愈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候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分析其特点。
(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10 . 古代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3)“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4)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2021-10-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文科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