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光启(1562163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合译《几何原本》,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1629年明政府以徐光启为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获得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221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3 . “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5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或倾向于支持这一政策;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有大国对抗背景的军事集团;没有参加带有大国对抗性质的双边或地区性条约;不为人国间的军事对抗提供军事基地。”这里的“会议”应该是
A.欧盟首脑会议B.不结盟国家会议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金砖国家会议
4 . 在宋代海外贸易中,瓷器,丝织品和书籍等大宗出口商品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被称为“香药犀象”的海外商品,主要的销售地是京城、四川和东南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海外贸易的拓展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经济结构的变化D.消费市场的扩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出现以反对外国宗教侵略为核心的反侵略的群众组织一义和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30日,山东巡抚张汝梅在奏折中说道:“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练拳是为“保卫身家,防御盗贼”,吸引群众参加,并迅速形成一支反帝爱国的洪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义和团首先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了各地义和团的认同,从此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关伟《19世纪末20世纪初奕助外交活动真相》

材料二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815日)凌晨,侵略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皇后、大阿哥及少数王公大臣,由神武门出西直门,仓皇奔逃。在经历了失陷最初几天完全失控的屠戮、焚烧、抢劫和奸淫之后,侵略军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秩序,对北京皇城、内城和外城各街区实行分片接管。

——摘编自戴海斌《“无主之国”:庚子北京城陷后的失序与重建一以京官动向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发生的背景及性质。
(2)指出材料二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动者的目的。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这一情景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A.世界政治多极格局已经形成B.西欧主要国家坚持联合发展
C.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D.西欧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 . 下图是英国政治漫画家载维·洛的漫画《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发表在1938年2月25日伦敦的《标准晚报》上。图中坐着的张伯伦上衣底部的英文是DEMOCRACY(民主),站立的墨索里尼上衣底部的英文是DICTATORSHIP(独裁),此漫画

A.发表的背景是慕尼黑会议上通过了《慕尼黑协定》
B.讽刺英意两国政要暗中勾结,意图瓜分埃塞俄比亚
C.意在揭露法西斯国家侵略罪行,批评英国线靖政策
D.英意两国会暗,加速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021-01-1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后,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宋朝主要出口纺织品、陶瓷、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从历史维度看,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思想家的推崇。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汉朝相比,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繁荣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并提炼丝路精神的核心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雍正常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藉”。但中央对边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0-02-03更新 | 727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时训练-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