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设立农村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B.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意识
C.发展了计划经济新的模式D.满足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面所示为2022年一项名为“人们因为战争和驱逐可以逃到我们国家是件好事”的部分调查报告(数据为“认为是件好事”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霸权主义严重威胁国际治理B.地区之间冲突愈演愈烈
C.区域人道主义援助仍待推进D.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显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居士(在家修持佛法的佛教徒)和佛门信徒普遍把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等同相看,混为一体。“(佛教)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这表明当时(     
A.佛教扩大社会影响B.佛教植根于儒学C.儒学确立正统地位D.佛教完成本土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犬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5 .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代消费理念消费实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享乐是最高的幸福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靡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消费迅速发展
5世纪至15世纪节制是美德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消费至上、需求创造生产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
20世纪下半叶消费至上,开始倡导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个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升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

——根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化,解读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6更新 | 11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农业经济十分发达D.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2年英国国会通过激进的教育修正法案,采用了类似工厂制度的考核方式,以出勤率、考试过关率等数字作为教育成效的衡量指标,中央政府按成绩拨款给相应学校,对初等教育的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这反映出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的负面作用B.国家干预经济职能的强化
C.传统的教育方式走向没落D.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冲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先秦时期就有“诗教”“乐教”的美育传统,从属于“礼教”。20世纪初,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在引入西方理论的背景下,展开了对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建构,以期实现“立人”与“新民”。1906年王国维提倡“以审美拯救人性”,他认为美育应与“智、德、体”三育并重发展,才能造就“完全之人物”。1912年蔡元培积极提倡“美育救国”,首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1917年针对“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和传教士鼓吹的“宗教救赎论”,他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拯救国民精神。20世纪初的美育思想以鲜明的实践品格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摘编自刘彦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   1986年,《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指出: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是近三十年后,美育重新回归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此同时,艺术教育逐步走入正轨,中小学美育课时数明显增多。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本体性功能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激发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2020年,教育部发布《美育教育规划细则》正式确定美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倡导美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

——摘编自孙刚成《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新中国美育政策演进及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0 . 1888 年,葛士濬编撰《皇朝经世文续编》,在保留传统“六目”的基础上,“文学”目下新增了“算学”三卷。稍晚问世的《万国分类时务大成》中同样“(将)光学等统以算学,均分隶诸文学之末。”这表明当时(     
A.西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中体西用”观念影响书目编撰
C.中西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中国人尚未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